韩国三级日本三级国产三级|欧美人禽性动交异族另类|女方用嘴巴吃鸡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九一制片厂果冻传媒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健康教育 >>健康知識

健康教育

健康知識

發熱小常識

發布時間:2022-03-11 瀏覽次數:
字號: + -

在出門診的時候,經常會遇到一些患者,只要一發熱,就吃消炎藥,或者一發熱,就吃退燒藥。這樣做對嗎?我們現在就來講講與發熱有關的小常識。

我們通常所說的體溫測量包括三個部位,即口腔、腋窩和直腸,其中最常用的是測量腋下溫度。腋下體溫≥37.3℃稱為發熱。按體溫高低可分為:低熱37.3~38℃,中度發熱38.1~39℃,高熱39.1~41℃,以及超高熱≥41℃。發熱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分為感染性發熱和非感染性發熱兩大類。感染性發熱主要指病毒、細菌、支原體、真菌、結核、寄生蟲等引起的感染。不論是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感染,局部性或全身性感染,均可出現發熱。這是我們臨床上常見的發熱原因。而非感染性發熱,主要指的是組織細胞壞死、蛋白質分解產物吸收引起的發熱,如:大手術后組織損傷、大面積燒傷、心梗、肢體壞死或者惡性腫瘤等。還有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謝性疾病、藥物熱及體溫調節中樞異常引起的發熱也屬于非感染性發熱。

從發熱的原因可見,并非所有的發熱都是感染性疾病所致,而在感染性發熱當中,也只有細菌感染才是我們常說的需要使用抗生素的類型。對于病毒感染是沒有特效藥的,根據情況有時候可能會使用一些抗病毒藥,但是使用抗生素肯定是無效的。而其它致病菌如真菌、結核、寄生蟲的感染,是要針對性的選用特殊藥。所以切勿一發燒就把抗生素吃上。建議到醫院,讓專業的醫生為您判斷,隨便使用抗生素不僅造成經濟上的浪費,還可以導致藥物不良反應、二重感染、產生耐藥菌等情況,對原發病的正確診斷造成干擾。

此外,對于感染性疾病而言,發熱本身是機體免疫系統清除感染源的表現之一,是人體抗御疾病的反應,所以發熱未必是壞事。口服退熱藥的目的是減輕發熱所致的不適,而非單純恢復正常體溫。一般成人體溫≥38.5℃可以口服解熱鎮痛藥物,一天服藥次數不超過3次,服藥間隔≥8小時。之前在臨床上遇見一個感冒發熱的病人,體溫不到38℃,身上有點酸痛,就開始每日早晚兩次的規律服用退燒藥,連服3天后病情無改善到門診就醫,問他“這幾天體溫最高是多少?體溫是越來越高了,還是下降了?”他的回答都是“不知道”,嚴重影響了醫生對病情的判斷。

以上是我們在發熱時經常會遇到的問題,濫用抗生素以及亂用退熱藥的現象很常見,我們應當引以為戒,避免類似情況的發生。

原創 綜合科 西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