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文化
一封感謝信帶來的溫暖
生活難免艱辛勞累,但總有生生不息的希望和不期而遇的溫暖。在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每一點關愛,每一份善意,都如同一把火炬,給我們帶來無窮力量,醫院里亦如此。每一名醫務工作者,他們傳遞健康,傳遞溫暖,傳遞愛。其實,被治愈有時真的只是一瞬間的事情,一個溫暖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一個淺淺的微笑,都會在心底凝成暖暖的河流,當我們的心感受到了這真實的溫暖,就足以驅散陰霾,擁有跨越寒冬的勇氣。
故事的最初是這樣開始的,這是一位來自內蒙古的患者,他微微駝背,嘴唇上下蓄著雜亂的胡須,突出的前額和眼角上刻滿的濃密皺紋,里面像是藏著無數苦難。兩雙黝黑粗糙的手,凸起的青筋,深深的掌紋。進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以下簡稱朝陽醫院)心臟三病區后的他略顯局促,面對護士的詢問,老人一雙質樸的眼神透露著焦急的神色,一種想說卻又聽不太懂的表情,直到家屬來后才緩解了老人的焦急心情。老人從未離開過自己生活的地方,也聽不太懂漢語,只能看懂漢字,因為這次生病,第一次走出自己熟悉的家鄉來到了醫院。
家屬在幫老人辦完入院手續后表示明天才能來陪患者就暫時離開了。家屬離開后,護士每次向老人詢問,都能看到他額頭冒出的緊張的汗水,將參差的額發濡濕,一綹一綹地貼在皮膚上,半掩著兩只緊張不安的眼睛。體會到老人聽不太懂的又不知如何表達的情緒,護士每次跟老人的溝通都用筆寫在紙上。
那一句句:沒事兒,別擔心,有事就叫我們;用關燈嗎,我關大燈了;給您扎針,得疼一下啊;檢查得下午了,我們幫您聯系......這最樸實的話語,看似簡單,卻走進了老人的心里。
第二天一早再見到老人,老人原來那雙緊張不安的眼睛明顯緩解了,眼神中閃爍著感動,老人用手掌合十對護士們表達著感謝。幾句簡單的叮囑,一字一句都流進了老人的心里,安慰著,感動著,陪伴著老人,讓老人在這陌生的環境體會到了溫暖,平凡卻蘊含著無限的力量。
最后在老人在出院時,寫下了一封感謝信,看到老人帶著老花鏡,坐在病床前,家屬用手電筒給他照著,先是在草稿上認真練習后一筆一畫寫下他想說的話,何嘗不是對醫院的一種認可和鼓勵,看到這一幕真的破防了。一位特別樸實無華的老人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著感謝,在寫信的那個時刻,記錄著當時最坦誠的感受,那一瞬間會覺得大抵歲月靜好就是如此了,總有些感情需要筆尖去流露,這是一種溫柔的情懷。
汪國真《讓我怎樣感謝你》中曾寫到:“讓我怎樣感謝你,當我走向你的時候,我原想收獲一縷春風,你卻給了我整個春天......”而今,一季冬來,是一縷暖陽,是一場相遇;是一封封有溫度的信,是一種祝福,是一份情感......
在心臟三病區一面特殊的墻上,掛滿了患者手寫的感謝信。這一封封有溫度的感謝信,用一筆一畫書寫著溫暖的味道,上面的一字一句都在訴說著一個個令人感動的故事。
看到信上有患者寫到感謝醫生用冰冷的手將聽診器捂暖,再放到他身上,這就是醫學的溫度;看到信上有患者寫到“感謝護士對我的幫助與耐心,陪我度過了最艱難的這段時間”,這就是護理的溫度;看到信上有患者寫到“感謝醫生和護士的愛與責任,給了我一段溫暖的回憶”,這就是醫務工作者的溫度......這薄薄幾頁紙,行間字里都飽含真情實意,每一字,每一句,都在流淌著愛與溫暖,傳遞給周圍的每一個人,給遇到的每一位患者.......
生活中總是有些猝不及防的未知與迷茫,但也會有不期而遇的溫暖與美好。那些穿透文字帶來的溫暖與愛的力量,足以流淌在人內心最柔軟的地方。盡管這些溫暖短暫而平凡,卻蘊含著無限的能量,無論是來自家人,朋友還是患者,都留下了美好的記憶。四季輪回,忽而已冬,讓所有的溫暖與美好都在這冬天沉淀。
心臟三病區 田晴
下一篇: 熱心相助,溫暖朝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