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事病歷
【人文科室-敘事醫學病歷】三十載側彎蠕行,六小時涅槃重生:一位重度脊柱側彎患者在朝陽骨科開啟嶄新生活
2022年10月,在黨的二十大開幕之際,一位特殊的患者帶著首都醫科大學附屬朝陽醫院(以下簡稱朝陽醫院)骨科團隊全體醫護人員的祝福,康復出院。在新時代的激勵下,朝陽骨科將繼續與患者一起,抗擊病魔,為建成復雜脊柱畸形個體化診療醫學模式的明天共同努力。
1.初識老劉
2022年八月的一天,患者老劉在妻子推行的輪椅中,來到了朝陽醫院骨科一病區。這是一位40歲的東北漢子,體重卻只有30kg。在詢問患者病情,并進行詳細查體后,主任醫師康南主診組發現,老劉由于自幼背部出現脊柱側彎,且下肢髖關節、膝關節活動受限,他自出生后就沒有用雙腿行走過,至今只能靠上肢支撐坐起。長久的下肢活動受限讓老劉髖、膝關節的肌肉攣縮,整個下肢呈現蛙腿樣盤屈,如今已無法伸展開。然而目前老劉背部脊柱側彎畸形日益加重,使得他上半身的重心愈加不穩。來到朝陽醫院骨科時,他已經很難維持平穩的坐姿配合主診組醫師拍攝大體照。
入院大體照
蛙腿樣蜷縮的下肢
2.病情嚴峻,困難重重
患者的病情無疑相當復雜,在進行細致的檢查后,主診組發現老劉的脊柱側彎已經達到100度,并且伴有80度后凸畸形,屬于嚴重的脊柱側后凸畸形。此外肌電圖檢查報告了老劉全身廣泛的神經源性損害,由于脊柱側彎壓縮胸腔,肺功能檢查則顯示他已經存在極重度限制性通氣功能障礙。隨著脊柱畸形的不斷加重,肋骨與骨盆發生了碰撞與擠壓,疾病帶來的疼痛讓患者已經難以維持簡單的日常生活。手術需求是迫切的,但隨著檢查報告一天天發回,大家的心不禁提了起來——老劉的身體條件足以支撐他完成手術嗎?
然而在日常的查房中,老劉總是表現的相當樂觀,積極配合著醫生們的檢查治療。隨著交流深入,醫護人員們了解到,老劉在這種身體條件下,竟然堅持自學了手機電腦維修,憑借聰明的頭腦與一股不認輸的沖勁,事業做的小有規模。這次病情的加重使他無法平穩坐立,對老劉的事業與生活無疑是一個致命的打擊。得知老劉的不易,全體醫護上下都盼望著這個堅強的東北漢子能早日康復。或許是感受到了醫護人員們別樣的關心,每次查房結束后,老劉總是久久抓住主管醫生的手,不住地說著感謝。
3.全院會診,希望再現
待相關檢查結果完善后,主診組立刻召集了包括神經內科、麻醉科、呼吸科、營養科、SICU等一系列兄弟科室展開全院會診,希望多方位評估老劉手術的可行性與安全性。各科主任經慎重考慮后認為,老劉存在明確的手術指征,且他的基礎條件足以支撐他的手術治療。得知可以手術的老劉從此更加積極鍛煉著肺功能,努力克服不適配合著每日的牽引治療。
在骨科主任海涌教授的指導下,老劉的手術日期與手術方案很快確定了下來。術前影像學檢查、個人3D脊柱模型規劃、置釘導板制作、組內術前討論,主診組所有醫師認真準備著這場硬仗。由于下肢不能伸展,常人使用的傳統后路手術體位老劉無法配合,主診組與海涌教授多次研討決定,采用側臥位進行手術。手術的前一天,康南更是親自帶領團隊在手術室為老劉試擺體位,調試C臂透視情況,耐心詢問老劉能否堅持,為手術的成功進行做著最后的準備。
采用3D個人脊柱模型協助術前規劃
康南主任醫師與趙凡醫師術前為老劉試擺體位
4.共同努力,戰勝病魔
2022年9月15日早上九點,經過詳盡術前準備,海涌教授親自主刀,老劉的手術順利開啟。歷經6個小時的奮戰,醫生與老劉一起渡過了這次嚴峻的考驗。
海涌主任與康南主任醫師在手術中
術后5天,老劉從ICU安全返回病房進一步恢復。經過一系列術后檢查,主診組醫師欣慰地看到,老劉的脊柱側后凸已得到極大改善,手術效果符合大家的預期!這也極大地鼓舞了所有醫護人員,大家更加精心照顧著恢復期的老劉。
經過一個月的恢復,老劉已經可以從床上平穩坐起,達到了他心中的預期。十月中旬,老劉出院了,帶著朝陽骨科全體醫護的祝福,去他自己的人生中繼續全力以赴地奮斗。醫患間是一個相互學習的關系,在幫助老劉獲得新生的過程中,我們也被他生命中那股堅韌的底色所深深打動。
一直以來,朝陽骨科“研醫理,精醫術,修醫德,正醫風”的科訓,鞭策著所有朝陽骨科人。推行個性化治療,解決患者關心的問題,真正做到以人為本,讓像老劉這樣慕名前來就醫的患者滿意,是朝陽骨科全體醫護一直以來追求的目標。在二十大落幕,新時代開啟之際,朝陽骨科全體醫護將繼續努力,為所有前來就診患者的健康保駕護航!
后記:
出院后,老劉與朝陽骨科的主管醫生依然保持著密切的聯系,言語中透露著喜悅與感激,這份醫患關系至此轉變為別樣的友誼。出院后的老劉仍在朋友圈里跟大家曬他與醫生朋友的點點滴滴,可見他對本次朝陽骨科的住院經歷十分滿意。
骨科 丁紅濤 張瀚文 孫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