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強國復興有我”主題宣講比賽優秀作品刊登
尖峰6小時
西院疝和腹壁外科黨支部 彭鵬
大家好!我是西院疝和腹壁外科黨支部的彭鵬,今天我宣講的題目是:尖峰6小時。
請問大家,6小時能做什么?
6小時,能看2場半電影;6小時,能踢4場足球比賽。而我則在6小時中,親眼見證了一座隔離點從規劃設計到投入使用激動人心的全過程。
2021年8月6日,剛參加工作滿1年初出茅廬的我,在醫院和科里的安排下,變身小隊長,和3個同事一起,參與支援石景山區隔離點工作。出發前,我還以為會和之前去支援的同事一樣,去一個已經正常運行的隔離點交接工作。然而,我們卻被安排去了一個新的酒店“開荒”,而這開荒的6小時,則讓我深刻地體會了朝陽人過硬的素質與精誠團結的力量。
大家都知道,隔離點的內部規劃和病房類似,也分為清潔區、潛在污染區和污染區,三區之間有物理隔斷,且有明確的標識;同時,進入隔離人員、解除隔離人員和醫務人員應當安排不同的動線,使用不同的通道進去和離開隔離區域。而在8月6日那天,大到根據酒店的實際布局情況安排三區和各通道的位置,小到排風扇應該安在何處、排風扇的出風口朝向哪邊,被隔離人員應該如何取餐等問題全部都需要我們來確認和安排。
同時,酒店的工作人員和保安都沒接受過隔離點工作的相關培訓,從認識了解三區到穿脫隔離衣都需要我們進行培訓。
此外,隔離點的正常運轉少不了與衛健委、CDC、文旅局、醫院核酸檢測實驗室等部門和機構搭建起信息溝通渠道,如何收集和整理被隔離人員的信息、如何完善各種統計表格、向誰報送、如何報送,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還有物資的清點、分配和管理,消毒設施的管理,標本如何從污染區轉移至清潔區,生活和醫療垃圾如何轉運……等等。
事實上,大量需要處理的事務,已經使我陷入了千頭萬緒中,而衛健委通知我當晚就要開始接收被隔離人員的消息,更讓我壓力山大。因為隔離點的特殊性質,一旦開始接收人員,設施就無法變動,而一個工作人員不合規范的操作,將使整個隔離點陷入被感染的風險。
說實話,我很懷疑,僅僅靠我們四人,能不能順利打開局面,把隔離點開起來、運行好。
而事實上,我們做到了。我們交出的答卷是:6個小時。短短6個小時的時間內,我們完成了上述所有工作,搭建起了一個設置科學、運轉流暢的隔離點,開始接受被隔離人員。而這個過程中,閃耀的是朝陽人團結的力量和過硬的素質。
“聚成一團火,散作四顆星”。四個人快速會議,明確任務情況及重要性順序,安排分工,然后各自領戰。大家各騁所長,充分運用之前積累的經驗。區域通道設計、酒店工作人員培訓等重點工作,安排多人交叉檢驗確認細節,確保安全。多次模擬演練、多次討論,力求合理順暢。針對酒店工作人員和保安穿脫隔離衣流程不熟悉的問題,設計詳細的穿脫指引。借鑒“他山之石”,積極聯系石景山區其他隔離點,不斷優化工作流程。
2個小時,物資清點完畢,區域和通道規劃完成。
3個小時,酒店工作人員和保安培訓完成。
4個小時,物理隔斷完成,相關標識、提示完成。
5個小時,排風、垃圾轉運、消毒設置完成。信息采集和報送機制初步建立。
6個小時,設施準備完成,工作臺賬、各項制度、人員排班完成。隔離點建設完畢,開始投入運行。
直到現在,每次回想起2021年8月6日的下午,我依然會驚嘆和感慨。我們竟然在短短6小時里,聯系了那么多人、做了那么多事。而我們,也不過是疫情時代下,眾多面對工作兢兢業業的朝陽人、萬千在崗位上盡職盡責的醫務工作者的四個縮影。
魯迅先生曾說:無盡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我想,這便是對我們醫務工作者社會責任感的最好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