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文化
“關鍵時刻我得上”
“媽媽自告奮勇到南磨房封控小區,冒著被感染的危險去給小區人員做核酸......在30多度溫度下要穿三層衣服采集核酸,每次脫下防護服,汗水都浸濕了衣服。”5月20日晚開始,一封真愛告白的小學生家書,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以下簡稱朝陽醫院)各微信群“刷屏”,大家紛紛“一鍵三連”。文中的這位媽媽就是朝陽醫院骨科護士李琦。在今年從春到夏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她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克服困難、主動請纓,始終奮戰在第一線。
4月28日,一名初篩陽性人員在例行核酸檢測中被發現,朝陽醫院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數千人員緊急動員,整個本部院區緊急封控。“一聽到這個消息,我第一反應就是我得上!”李琦二話沒說直接請戰。當時,病區醫護力量正吃緊。在領導眼中,李琦情況熟、業務精、意志強,“好鋼用在刀刃上”。就這樣,她逆行進入病區,牽頭帶領五名護士,扛起了急難險重的擔子。洗消、檢測等系列防疫措施一一到位,同時病區運行絕對保障,沒有白天晚上,大家都在連軸轉。現在回想這次逆行,李琦認真地說:“入職20多年了,醫院就像自己的家,家里有事哪能走開?”
4月30日8時,封控管理解除,醫院開始逐步恢復診療。交接完工作,李琦本想著“五一”假期好好陪陪孩子,沒想到得知家里小區被封(管)控了。上有70多歲的婆婆,下有兩個年幼的兒子,一封(管)控至少得14天,家里一攤子事都壓在了丈夫身上。疫情多點散發,護士長隔離、多名護士被封(管)控,這又是工作最繁重的時候。藏起對家人的愧疚,李琦選擇堅持自己的崗位,住到自己父母家,上下班從蘋果園到東大橋,一個來回70公里。臨危受命,她擔任代理護士長,調度團隊工作安排、保證病房護理質量、協調外采核酸,努力把每一件事都做到位。同事看著心疼提醒她注意休息,李琦哈哈一笑:“沒事沒事,可別小看我哦!”一轉頭,她又給患童繪聲繪色地講起了故事,和年輕護士分享起工作經驗。
疫情來勢洶洶,朝陽區多次開展核酸篩查,朝陽醫院承擔了大量核酸采樣任務。5月6日,骨科護理團隊微信群突然火爆起來,李琦和同事們爭先恐后搶著報名,要進入封控區采樣。“你們報晚了,人滿了。”“大家也太積極了吧?”“你們就是傳說那個不讓上班哭著打電話的人吧?”面對屏幕上的留言,這個可愛的團隊再一次深深感動了李琦。她第一天晚上就趕到醫院,天不亮就參加準備工作。口罩、面罩、手套、防護服……物件多、項目雜、程序嚴,李琦和同事們相互提醒一齊干,“咱們這也是去打仗,可不能給病毒一點點機會”。
從5月8日南磨房廣百西路社區開始,李琦連續參加采樣,每次1200人次……她和同事們用熟練的技術、耐心的服務、敬業的態度完美地完成了一次次任務。社區老人多,坐輪椅、拄拐杖行動不便,有的孩子需要父母抱著還緊張。“來,別緊張,張大嘴巴,啊……”李琦面帶微笑,及時安慰,動作快準穩,給大家留下了美好的“大白”記憶。有位小姑娘做完了,眨眨大眼睛,對她比了一個愛心。李琦一回想起那一刻,就由衷感慨:“雖然幸苦,但是值得!”
現在,她的手機里珍藏著一張照片。那是5月17日一早趕路去歡樂谷當“大白”。5點剛過,車過長安街,太陽躍出地平線,雄偉的天安門身披霞光。2003年抗擊過“非典”的李琦,情不自禁拍下這一刻。她說,穿上白衣、戴上燕帽就是戰士,“關鍵時刻我得上”。
骨科 李琦 賈宇
上一篇: 生命會消失,愛不會停止
下一篇: 你身邊的“白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