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文化
疾風知勁草——大科制下的西院急診醫學科
2020年,北京新發地的出現新冠確診病例之后,剛想要長出一口氣的我們北京朝陽醫院西院急診科醫生,再次如臨大敵,防護服從未離身,N95口罩、護目鏡、帽子是每日工作的常規裝備。
這時,北京朝陽醫院迎來變革,本部和西院推進同質化管理,急診科成為變革的先鋒。本部急診科主任、現副院長郭樹彬派出了本部急診醫學科副主任何新華和主任醫師王軍宇來到西院區駐科管理。從此,西院急診醫學科成為了急診臨床醫學中心的一部分,科室的發展也揭開了新的篇章。
王軍宇負責西院急診科的日常工作。他勇挑重擔,帶領大家抗疫、復工復產,與大家并肩作戰。
王軍宇積極耐心地和每一位在西院急診科工作的同事進行溝通交流,充分了解掌握每位同事的狀況和特長,將紛繁復雜的工作進行了梳理和分工。本著“任人唯賢、唯才是舉”的原則,充分發揮每一位同事的特點和優勢,王軍宇把急診科的醫、教、研三方面工作進行了總體分工,并且制定了相應的工作目標,與本部醫療教學和科研團隊進行了對接,做到了同質化分工管理。
同時,在郭樹彬、何新華、科護士長劉穎清、護士長趙麗新的關心和幫助下,王軍宇與西院護士長劉文紅把急診醫學科的搶救留觀區域進行了重新規劃、改造,對內、外科診室以及五官科、婦、兒科的急診區域統一籌劃,擴大了急診患者收治空間,增加了急診床位,同時,降低了患者密度,嚴格按照隔離防疫的措施做到床與床單位間距合理,能夠應對緊急突發狀況,提升了患者的就醫感受。此次建設做到了區域劃分明確,減少了醫院感染隱患,通過引進新的分診叫號系統,改善了內、外、婦、兒科室診療環境,減少了排隊扎堆的現象。
就診環境改善后,王軍宇率領各級醫師積極投入到科研工作中。2020年,西院急診科的SCI論文數量在北京市醫院管理中心所屬醫院急診科的排名中為第二,取得了較好的成績。2021年,王軍宇帶領大家一起在科研領域不斷突破,每周末大家都會準時參加科室舉辦的科研線上討論,分享文獻,匯報進展,探討科研思路。通過半年多的堅持和不懈努力,迄今已經成功發表了兩篇SCI,另外有五篇在審稿過程中,三篇已經撰寫完成,即將投稿。除了醫生的團隊,王軍宇和劉文紅還拉動護理骨干們組建了護理科研小組。每周一次的例會,護士們的科研熱情更加高漲。幾個月的時間已經完成了兩篇護理論文,另外幾篇文章也即將完稿投遞。同時,在王軍宇的帶領下,通過全科上下一致的努力,急診科獲批石景山區重點扶持專(學)科建設項目,大家有了科研的后盾。相信2021年將是喜人的一年,又是科研豐收的一年。
在取得成績的同時,王軍宇和劉文紅同醫護們一起戰斗在疫情的第一線,以身作則,嚴格要求大家遵守防控要求。每次開會,王軍宇和劉文紅一再強調,大家從是一個集體,無論發生什么事,大家始終會站在一起,對于疫情的變化和防控的細節要做到細致入微,不放松任何一個細節。王軍宇和劉文紅還積極協調各個區域,為大家改善休息區環境,做到戰場上干凈利索,生活區溫馨體貼。
隨著大科制的機制逐漸成熟,在郭樹彬的關懷支持下,本部源源不斷地向西院輸送人才,先后調派了副主任醫師楊軍提升EICU的整體實力,又派遣了住院醫師,基地輪轉醫師,研究生等各梯隊人才擴充西院急診隊伍,讓本部與西院真正實現了融合。每周一次的急診醫學臨床研究中心(本部急診醫學科,西院急診科,托管懷柔院區,北京市朝陽區中西醫結合搶救中心病區,六里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朝醫合作病區)例會,上線人數達到百十余人。西院急診科的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大中心的大事小情,與急診臨床醫學中心同呼吸共命運。每周四舉行全中心五區聯合教學查房讓大家受益匪淺,實現了同質化的進步。不知不覺中,西院急診科的整體實力躍上了新的臺階。
急診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的各個區域就如手掌的五根手指。平時,攤手為掌,托舉向上,每個人都有自己努力的平臺;戰時,聚手成拳,齊力斷金,終將無堅不摧。
相信在北京朝陽醫院急診醫學臨床研究中心統一的領導下,西院急診醫學科將取得更大的成就,作為中心一份子的每個人,都會在這個平臺上展平生之志,成為理想中的自己。
西院急診科 魏兵
2021.5.22
下一篇: 致敬默默堅守崗位的“隱身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