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識
【醫學創新】新型合頁鋼板——讓頸椎手術更微創
編者按:“幸福是奮斗出來的”、“科技改變生活”這已經成為中國人的共識。生活工作中有很多國人勤思考、善鉆研,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小發明、小創造正在改變著我們的工作和生活。而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也活躍著這樣一批發明者,他們在日常工作中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他們的成果已經取得了國家或國際發明專利,讓工作越來越高效、便利,最終,造福了眾多患者。為此,我院專門開設“醫學創新”專題,陸續介紹他們的發明和創造。
首先,介紹今天的專利第一完成人——楊晉才
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骨科副主任。經皮內鏡輔助下經椎間孔腰椎減壓融合術(PE-TLIF術式)主要發明人。主要從事頸椎、腰椎退變性疾病以及脊柱微創的臨床與基礎研究,是國內較早從事脊柱微創技術的專家之一。合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首都特色基金2項,首都發展基金1項,其它基金項目3項。以第一或責任作者發表文章30余篇,其中SCI論文5篇,專利20余項,其中發明型專利2項。
今天,《醫學創新》專題的第六期,介紹他的專利:新型合頁鋼板:讓頸椎手術更微創。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的改變,頸椎退行性疾病的發病率逐漸升高,并且出現年輕化的趨勢,嚴重威脅人們的身體健康。同時,由于頸椎病起病隱匿,眾多患者在確診時就已經表現為較嚴重的臨床癥狀。脊髓型頸椎病是頸椎退行性病變中最常見、最嚴重的一種類型,最終出現的脊髓慢性壓迫可導致嚴重的脊髓功能障礙。早期表現為一側或兩側下肢麻木,晚期可發展為下肢無力、行走困難、大小便功能障礙甚至癱瘓,危害尤其嚴重。脊髓型頸椎病一旦確診,無手術禁忌證,原則上均應手術治療。
頸椎后路椎管擴大成形術是治療頸椎病最常用而且最為有效的手段之一。但該手術創傷大,出血多,術后容易產生頸部疼痛、僵硬等軸性癥狀的并發癥,文獻報道其發生率為5.2-61.5%,嚴重影響頸椎病的遠期療效。目前認為其原因是手術導致頸椎后側棘突韌帶復合體的破壞和后伸肌群的損傷。很多學者致力于頸椎后路椎管擴大成形術的改良,以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這些術式的改良可一定程度上降低軸性癥狀的發生率,但是仍然存在手術過程全部或部分破壞頸椎后方的棘突韌帶復合體以及后伸肌群,因此,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這一難題。
為此,北京朝陽醫院骨科楊晉才主任設計了一種新型合頁鋼板(專利號:ZL 2017 2 1780551.X),并設計在微創通道下實現“頸椎后路升頂式椎管擴大成形術”。該術式是對傳統頸椎后路手術技術的進一步優化和完善,手術方法安全簡便,可以有效保留頸椎后側靜態穩定結構(肌肉韌帶復合體)和動態穩定結構(頸部后側肌肉),大大減少術后軸性癥狀的發生,可以保留一個功能相對完好的頸椎,提高頸椎后路手術的臨床療效,大大減少手術創傷,同時最大可能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達到讓頸椎手術更微創的目的。
新型合頁鋼板-讓頸椎手術更微創,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項專利一定能夠為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造福更多的患者。
注:圖片源于網絡
上一篇: 沙塵暴對呼吸系統的危害
下一篇: 科普微視頻 | 腸易激綜合征能預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