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識
鼻前庭囊腫的治療:揭蓋造袋術
大家好,這期我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劉錦峰博士為我們帶來了他的新科普,鼻前庭囊腫的發病原因及治療方法,下面杜杜先和大家介紹一下劉博士吧。
劉錦峰
男,博士,副主任醫師。
主要專業特長:
擅長鼻內鏡鼻-鼻竇外科學(ESS),包括:鼻內鏡下慢性鼻-鼻竇炎及鼻息肉的手術治療、真菌性及牙源性鼻竇炎的手術治療、上頜竇后鼻孔息肉及上頜竇出血壞死性息肉手術治療、難治性鼻出血的手術治療;鼻內鏡下鼻腔鼻竇良、惡性腫瘤(內翻性乳頭狀瘤、骨化纖維瘤、骨瘤、腺樣囊性癌)的手術治療;鼻內鏡下鼻中隔穿孔修補、鼻前庭囊腫的揭蓋造袋術、結構性鼻炎的鼻腔擴容術;鼻內鏡下過敏性鼻炎的翼管神經或鼻后上鼻后下神經切斷術;鼻內鏡下前顱底病變(腦膜腦膨出、嗅神經母細胞瘤)、中顱底病變(垂體瘤)、翼腭窩病變(V2神經鞘瘤)切除及腦脊液漏修補術;鼻內鏡下眶減壓手術及鼻腔淚囊吻合等鼻眼相關疾病的治療;鼻內鏡下上頜竇口腔漏修補、頜骨及腭骨囊腫切除等鼻口腔相關疾病的手術治療;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的外科學治療(腭咽成形術);低溫等離子扁桃體、腺樣體及鼻咽部良性腫瘤等手術治療;甲狀腺良惡性腫瘤的手術治療。
擔任首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本科、高護的鼻科學教學工作,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住院醫師基地的帶教工作。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40余篇、其中SCI論文9篇。完成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一項,耳鼻咽喉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首都醫科大學)開放課題一項。以第一申請人申請國家專利3項。
什么鼻前庭囊腫?
鼻前庭囊腫(nasal vestibular cyst)是指發生于鼻前庭底部皮膚下(鼻翼根部、梨狀孔前方),上頜牙槽突表面軟組織內的單房性、良性、非牙源性囊腫。
1.最早于1882年被描述。
2.鼻前庭囊腫為非牙源性腫塊,很少侵及骨質。
3.女性多見,發病多于30-50歲。
4.左右側發生率相似,雙側發生率10%。
鼻前庭囊腫是怎么形成的?
面裂學說認為:于胚胎時期,在上頜突、內側鼻突的球突及外側鼻突等各面突接合處因發育而形成的裂隙內有胚性上皮殘余,發展后形成面裂囊腫,又稱面裂囊腫。Klestadt于1913年提出。這一說法證據不足。
腺體潴留學說認為:由于鼻腔底的黏膜腺腺管因各種原因發生阻塞,以致腺體分泌物潴留而成囊腫,故稱為潴留囊腫。
鼻淚管系統的胚胎發育異常。Brüggemann于1920年首次提出鼻前庭囊腫起源于鼻淚管的殘余。鼻淚溝的上皮殘余可在鼻翼和上唇接合處長期存在。起源于上皮殘余的囊腫最終位于下鼻道鼻淚管開口處前方。上皮殘余可能是發病的原因。中國臺灣學者Su等發現其被覆上皮均為柱狀上皮,且主要包含杯狀細胞和基底細胞。
得了鼻前庭囊腫會有什么感覺?
早期無自覺癥狀。
囊腫長大后,一側鼻翼附著處、鼻前庭內或梨狀孔的前外方等處日漸隆起。
囊腫大者可有同側鼻腔呼吸受阻,鼻內或上唇發脹。合并感染則囊腫迅速增大,局部疼。
得了鼻前庭囊腫要怎么治療?
鼻前庭囊腫的治療主要通過手術切除,以達到治愈目的。
手術怎么做?危險嗎?
目前的手術方式是經典的經唇齦溝進路行鼻前庭囊腫切除術。近年來有采用經鼻內進路行鼻前庭囊腫揭蓋術或囊腫完整剝除術。上述治療的預后均良好,復發率均較低。
上圖為:經唇齦溝進路行鼻前庭囊腫切除術
揭蓋造袋術?那是個什么樣的手術?
揭蓋造袋術就是把囊腫的鼻腔面粘膜及囊壁切除(切除囊腫的頂蓋,就類似于揭鍋蓋一樣),這樣囊腫的空腔與鼻腔形成一個共同的腔隙,看起來就相當于一個口袋。形象的稱為揭蓋造袋。
那留下的這個坑(口袋)怎么辦?
這個坑會自己填平的,一般是半年左右:揭蓋造袋后囊內壓力去除,造袋口創緣愈合牽拉,致使囊腫底部逐步抬高,創面上皮化,術后囊腔變淺至消失,囊壁會形成鼻腔黏膜的一部分,從而達到治愈目的。
我們臨床中已經做了大量的此類手術及術后觀察,這種方法很不錯的!!
這個手術有什么優點?
·內鏡下操作視野清楚;
·操作簡便;
·手術時間短(10分鐘);
·術后反應輕;
·患者痛苦小;
·不影響術后進食;
·恢復快;
·無局部麻木感;
·無口源性感染等并發癥。
患者:哦,這么快就可以做完啊,醫生那我選這種手術方式吧!
劉大夫提醒大家:如果囊腫較小,離皮膚及鼻腔粘膜也比較遠時,就不適宜選擇揭蓋這種手術方術。不過,安心啦!即便是這樣,劉大夫也可以避免經唇齦溝進路的創傷,在內鏡下完美地為你剝除囊腫的。
下一篇: 救命的電擊——自動體外除顫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