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識
炎癥性腸病別忽視定期隨訪
炎癥性腸病(IBD)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目前我們僅知道它是由環境、基因和免疫因素等多因素聯合影響,使腸道局部產生異常的免疫反應,導致腸道慢性非特異性炎癥,常遷延不愈,反復發作,其病程與預后因發病過程不同而有很大差異。
在與疾病共處的過程中,患者通常會遇到一個問題——為什么要經常隨訪。
IBD患者需要適時調整藥物
IBD患者是緩解還是復發、癥狀與病情嚴重程度,都是不斷變化的,需要適時調整藥物劑量及種類。部分患者自認已經“久病成醫”,其實這并不科學。應該與一位相對固定的消化內科醫生建立長期、定期的聯系,就病情和癥狀的反復情況與醫生充分討論、詳細溝通,并確立適宜方案。
長期隨訪的患者在醫生指導下,其預后比較好;自行改變服藥劑量甚至停藥,會造成炎癥的擴散及對胃腸道的持續刺激,疾病控制往往比較差,也更容易出現并發癥。
IBD患者需要定期檢測化驗指標
IBD的病程較長,大部分患者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水楊酸制劑,這些都對患者的身體機能有一定影響,需要定期復查血常規、肝功、腎功、C反應蛋白、血沉等指標,如果不管不顧,那是很危險的,嚴重的可能會危及生命。
不得不提的癌變
潰瘍性結腸炎發展成結直腸癌的兩個最主要影響因素是疾病持續時間和病變范圍。資料表明,病程<10年的患者,很少發生腸癌,以后逐年上升,10年后達 1% ~5% ,20年后達5% ~25% ,30年之后達9%~42%。
另外,病變范圍廣泛者(如全結腸炎)癌變危險性最高,而僅患直腸炎的患者,其癌變率與普通人群相同。克羅恩病患者發生結腸直腸癌的危險性是普通人群的4~20倍,發病率約為1.8%。
總體上,病程超過10年的IBD患者,癌變率明顯增高,因此,必須進行大腸癌篩查。
具體方法
每1~2年進行一次全結腸鏡檢查, 并在可疑部位取活檢做病理檢查,根據檢查結果采取相應的措施。只有這樣才能早期發現惡性腫瘤。
IBD患者的疾病管理
IBD病程長,期間病情還常有反復,大多數患者都要經歷抗拒、逐漸接納、最終與之長期共處的心理過程。怎樣的飲食特點、生活習慣、心理狀態、工作負荷、服藥規律可以控制疾病、改善感受?這些需要長期摸索,并且建立在長期隨訪的基礎之上。
文/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西院
主治醫師 高輝
圖/源自網絡
上一篇: 遺憾油大太增肥?內分泌醫生教你點外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