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三级日本三级国产三级|欧美人禽性动交异族另类|女方用嘴巴吃鸡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九一制片厂果冻传媒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介入醫學科>> 科室簡介

科室介紹

介入醫學科

字號: + -

  科室概述: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介入醫學科于1993年12月在翟仁友主任主導、戴定可教授和于平教授協助下成立,經過不懈努力,現已逐漸發展成為集醫、教、研一體的綜合性介入診療中心。現以高堃主任帶領的醫護技團隊共24人,醫生10人,博士8人,碩士2人,主任醫師3人,副主任醫師2人,主治醫師3人,住院醫師1人;護士13人,本科11人,大專2人,主管護師5人,護師7人,護士1人;技師1人,本科學歷。目前介入醫學科分設本部及西區兩部分。分設介入導管室和介入病房。導管室功能分區明確,現設有飛利浦FD20 DSA一臺,年手術量約2000余臺,輻射全院85%以上臨床科室。2021年11月15日增設日間門診手術,手術床位5張,日均門診住院患者5例。介入病房成立于1997年12月,是北京市屬醫院較早成立的介入科室之一,病房設20張床位,年收治病人量800余例。

  科研工作: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雙探針乳腺癌前哨淋巴結腫瘤轉移雙模態影像應用基礎研究;在研;

  2.國家十一五攻關課題:常見惡性腫瘤介入治療方法規范化的比較研究和中遠期療效評估;牽頭單位;

  3.首都醫學發展基金重點課題:肺栓塞介入治療及再灌注損傷的影像學研究;牽頭單位;

  4.國家九五攻關課題:肺癌介入綜合治療的研究;參加單位;

  5.國家九五攻關課題:周圍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療研究;參加單位;

  6.國家十五攻關課題:胰腺癌介入治療新技術研究;合作單位;

  7.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課題:膽管支架植入后近距離放射治療相關放射生物基礎研究;合作單位。

  科研成果獲獎

  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惡性梗阻性黃疸的介入治療和相關基礎研究;第一完成人。

  創新性工作

  1.國內首先使用下腔靜脈濾器預防致死性肺栓塞;

  2.國內首先使用頸動脈保護裝置放置頸動脈支架預防腦卒中;

  3.惡性梗阻性黃疸介入治療工作處于國內較領先水平。

  發表專著

  1.主譯《介入技術百例精粹》,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2.主編《腫瘤介入治療手冊》,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發行;

  3.主譯《介入影像診斷學(操作技術原著第2版)》,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發行。

  舉辦的學術會議:

  舉辦大型全國介入放射學術會議數次;自2000年起舉辦《介入新技術學習班》十余年,2017年開始舉辦“北京介入論壇”,推廣介入治療,學員輻射30余省市,為介入醫學領域培養專業型人才千余人。

  各類良惡性膽管梗阻的介入治療:包括經皮肝穿刺肝膽汁引流術、膽管球囊擴張成形術、膽管粒子支架植入術、膽管內活檢等;

  各部位實體腫瘤的介入治療:包括實體惡性腫瘤的經動脈灌注化療栓塞,原發性及繼發性惡性腫瘤的消融治療及粒子植入治療,各類實體腫瘤的穿刺活檢病理診斷等;

  肝硬化伴門脈高壓癥的介入治療:包括經頸靜脈肝內門體分流術(TIPS、DIPS)、經皮經肝胃冠狀靜脈栓塞術(PTVE)、門靜脈支架植入術、下腔靜脈球囊擴張及支架植入術等;

  外周血管介入治療:包括下肢動脈狹窄及閉塞的球囊擴張成形或支架植入術、頸動脈/椎動脈/鎖骨下動脈支架植入術、腎動脈支架植入術、外周及內臟動脈瘤和血管畸形的栓塞治療,靜脈血栓抽吸、溶栓、濾器植入治療,尿毒癥患者血液透析通道的介入治療等;

  肺動脈相關介入治療:包括急性及慢性肺栓塞的介入治療,肺動脈炎的介入治療,纖維素性縱隔炎等疾患導致的肺動脈狹窄或者閉塞的介入治療;

  急診介入治療:包括急性消化道出血、咯血、產后出血及外科術后出血的急診栓塞治療;

  婦科介入治療:包括子宮肌瘤及子宮腺肌癥栓塞,產后出血、瘢痕妊娠出血栓塞,輸卵管造影及再通術等。

  肝移植術后并發癥處理的介入治療:包括動脈、靜脈、膽道狹窄等;

  各種類型的消化道梗阻的介入治療:包括食道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術、十二指腸支架、乙狀結腸支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