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介紹
骨科
一、科室簡介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骨科(以下簡稱朝陽醫院骨科)成立于1985年,包括本部、石景山院區和常營院區,是北京市重點學科,排名位居北京地區骨科第一方隊,是首都醫科大學骨外科學系的重點專科及主任科室,為首都醫科大學首批博士點、博士后流動站。經過多代人的努力,朝陽骨科已經發展成為集臨床、科研、教學、保健和預防于一體,脊柱外科、關節外科與運動醫學、創傷骨科和腫瘤骨病四個專業學科分工精細、并行發展、特色突出的骨外科模式。現任科室主任、學科帶頭人為首都醫科大學骨外科學系主任,國際腰椎研究學會(ISSLS)候任主席海涌教授。學科擁有一批在中華醫學會和中國康復醫學會各級分會擔任重要職務,以及獲得青苗人才計劃、科協青年人才托舉項目的中青年專家為骨干的臨床科研團隊,以第一或主要完成人獲得華夏醫學科技一等獎、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康復醫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等重要獎項。
朝陽醫院骨科專注于解決骨科發病率高、危害大和治療難度大的骨科疾病,致力于新技術、新器械的研發、多中心臨床數據庫的建立、基礎實驗平臺建設和臨床個體化、精準化、數智化診療。承擔了國家、部委和北京市等各級課題75項。近5年發表SCI文章144篇,獲批38項專利,成果在國內外200余家醫院推廣應用,銷售額4092萬元,制定多項指南共識,主編、主譯、參編學術專著30余部。
北京朝陽醫院擬建骨科醫學中心將依托平臺優勢,提升脊柱畸形、頸腰椎退行性疾病、復雜骨折、關節炎、關節損傷和腫瘤骨病等骨科疾病診療水平,創建多中心臨床數據庫,開展基礎-臨床交叉學科基礎研究和創新技術研究,加速科研成果轉化,同時進行疾病科普工作,利用網絡資源增進人民健康。骨科醫學中心將以協同創新網絡和轉化醫學中心為依托,與國內外大型醫療企業合作,推動骨科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及成果轉化。骨科醫學中心還將利用樣本庫及大數據中心豐富的臨床資源,開展轉化研究。在現有成熟的脊柱畸形矯形、骨科微創、關節重建、創傷修復等技術的基礎上,骨科醫學中心將加強骨科基礎研究,并推廣新技術、新產品,最終建成骨科疾病診療指南的制定中心、創新技術和器械的研發中心、診療規范的示范和培訓中心、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心以及骨科疾病臨床轉化研究戰略規劃的實踐中心,實現骨科疾病臨床診治與轉化研究水平的整體提高,為建設成為國內一流研究型大學附屬醫院骨科醫學中心而不斷奮進。
朝陽醫院骨科始終堅持以科技創新驅動學科發展,具有雄厚的科研實力,承擔了國家、部委和北京市等各級課題75項,總經費共2000余萬元。其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0余項,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12項,其中包含1項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科研獎勵,厚積薄發。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骨科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得2021年華夏醫學科技獎一等獎、2021年北京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此外海涌教授作為主要完成人獲得了中國康復醫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科室人員主編、主譯、參編學術專著30余部,在國內外專業期刊發表論著500余篇,其中SCI論文269篇,累計被引2333次,其中近五年SCI論文144篇,影響因子總共576.629分,Q1及Q2分區78篇,單篇最高為16.874分。主編主譯專著3部。獲得發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專利18項。
朝陽醫院骨科每年組織國際級、國家級骨科學術會議10余次,每年開展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3次。承辦了國際腰椎研究學會(ISSLS)的專場會議,并有多名醫師參與環球脊柱大會(GSC)和亞太頸椎研究會年會(CSRS-AP)進行大會發言,2014-2023年間30余次在國際脊柱外科頂級學術大會特邀演講或大會報告。作為AO-SPINE全球專業醫師培訓中心,組織開展各類新技術研修班、科主任學習班和基層醫生培訓班50余次,為全國200余家醫院提供援建與指導,培訓醫務人員1000余人,培養國內外技術骨干400余次。
朝陽醫院骨科已經與美國哈佛醫學院、哥倫比亞大學長老會醫院、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佛吉尼亞大學醫學中心、香港大學骨科學系、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醫學院等國內外多家科研院所、醫院建立了長期且深入的合作基礎,力爭成為國際領先并引領我國學科發展方向的脊柱畸形診療基地。朝陽醫院骨科海涌教授團隊與首都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曲顯俊教授牽頭成立了“首都醫科大學脊柱畸形脊髓損傷研究與治療聯合研究室”(項目經費300萬元),此為國內外較領先的系統研究脊柱畸形矯正術中牽張性脊髓損傷治療的實驗室,目前已經產出3項國家級專利及數篇SCI論文。
朝陽醫院骨科團隊與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學機器人團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器人團隊、首都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以及北京術微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高校和企業開展密切合作,已經獲批16項專利,實現臨床科研成果轉化2項,累計經濟效益4092萬元,應用推廣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骨科醫學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等全國200余家醫院,并且銷往德國、意大利、南非、墨西哥、巴基斯坦、埃及、印度尼西亞等多國。
朝陽醫院骨科積極開展醫療以及慈善工作,創立了高海拔地區脊柱拯救行動公益項目,開展“大海脊柱拯救行動”。建立了高海拔地區脊柱畸形研究與救治中心及專項基金,召開高海拔地區脊柱畸形研究學術研討會,累計篩查高海拔地區兒童10萬余人,并篩出3000余例患者,成功手術治療500余名患者,獲得青海省玉樹州、云南省保山市等政府表彰。
朝陽醫院骨科積極進行科普公益科普宣傳,科室專家受邀參加CCTV《熱線12》、《鄉理鄉親》、BTV《健康北京》等知名媒體報道共10余次,并在《人民日報》等知名報紙上開展專欄報道。科室主任海涌教授多次受邀參加央視科普節目“醫問到底”節目,科室公眾號及抖音等新媒體累計科普推送疾病科普視頻100余篇。
本部特色
脊柱骨科疾病的治療及臨床研究
團隊以海涌教授為專業學術帶頭人,在以下幾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
1.脊柱畸形疾病診療特色與體系
系列研究共獲得16項專利,在國內外200余家醫院推廣應用,治療患者25000+例(外埠(含海外)患者占90%以上),累計獲18 項省部級以上脊柱畸形研究相關課題,經費共1000余萬元,近五年發表SCI文章100余篇,總影響因子超500分,省部級學術獲獎4項,參與制定了國家級指南及共識10部,主編譯專著3部,創建了先天及早發性脊柱畸形新型診療策略與技術,研究成果獲得2021年華夏醫學科技獎一等獎、2022年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在學科領頭人海涌教授帶領下,我科研發嚴重復雜脊柱畸形治療的新技術,建立脊柱畸形手術并發癥預警系統,創建復雜脊柱畸形個體化診療規劃新模式,揭示高海拔地區脊柱畸形發病特點,獲得了國內外的廣泛認可。
脊柱畸形年均手術300余例,尤其是成人型、嚴重僵硬型脊柱側彎后凸畸形以及術后翻修的矯形,擁有脊柱機器人、高級超聲骨刀、實時脊髓功能監測儀、持續牽引車等高精尖儀器保障手術安全,采取現代三維矯正技術進行系列化、個體化治療,其脊柱畸形的難度和度數較高,達到國際較先進水平。針對小兒先天性脊柱側凸采用多節段先天性半椎體切除術,從“根”上抑制和矯正了脊柱畸形;在退變性脊柱側凸的治療方面,通過手術減壓、矯形,能夠良好的緩解中老年患者腰痛、下肢痛、神經源性間歇性跛行;對于還具有生長潛能的早發性脊柱側凸患者,采用生長棒治療,既矯正了脊柱畸形,也避免了脊柱融合術后患兒停止長高的情況。于2006年經中華慈善總會授權,成為國家級脊柱側彎扶助項目定點醫院,同時成為了中華兒童慈善基金會脊柱側凸戰略合作伙伴定點醫院。
2.脊柱退變疾病診療特色與體系
對頸椎、胸椎、腰椎等脊柱退變性疾病采取分階段、分類型、貫續性、個體化精準治療,從基本的體療、理療、藥物治療、微創治療到開放性手術治療,為大量的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管狹窄癥患者解除病痛。尤其是在神經根型頸椎病診療的規范化研究方面,取得首都重點課題支持。每年門診治療頸、胸、腰椎退變疾病超過十萬人次,其中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管狹窄癥手術超過千例,頸椎病手術200余例,是北京地區主要脊柱退變性疾病治療團隊之一。
3.脊柱微創手術診療特色與體系
朝陽醫院骨科是國內較早開展脊柱微創的單位之一,脊柱微創專業組由知名脊柱外科專家海涌教授領導,原創了全內鏡輔助下腰椎椎間融合術(PETLIF)、頸椎起轎式椎管擴大成形術等醫療新技術,PETLIF在全國500多家醫院得到推廣并獲得國際同行專家的認可。將脊柱內窺鏡輔助下腰椎減壓融合技術、椎體成型術、椎體后凸成型術、椎間盤髓核射頻消融術、椎間孔鏡下髓核摘除術、腰椎通道下減壓融合術和經皮置釘技術等脊柱微創技術應用于臨床。脊柱微創專業組配備有全脊柱內鏡、椎間盤鏡、脊髓功能檢測儀、術中C臂、脊柱微創通道及經皮置釘等相關較先進設備及器械,引進了椎間盤射頻消融電極、骨水泥及填充囊袋等高新材料。同時,專業組注重科研實踐創新,獨創更加適合國人的脊柱微創器械,并獲得多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技術。脊柱微創專業組對脊柱退行性疾病、脊柱創傷、脊柱腫瘤、脊柱感染等患者有著豐富的臨床診斷和治療經驗。年均門診量超過3000人次,年均手術量超過500臺。
創傷骨科疾病的治療及臨床研究
團隊以周君琳教授為專業學術帶頭人,在以下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
朝陽醫院骨科創傷專業組在國內知名專家周君琳教授的帶領下,采用國際理念和技術方法,結合中國患者特有特色,診療水平居國內比較領先地位,技術力量雄厚,臨床特色為骨折的微創接骨板內固定技術、開放及復雜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療技術、骨折的交鎖髓內釘的治療技術、老年及骨質疏松骨折的加速外科治療技術、復雜圍關節骨折的修復重建和置換技術和骨折嚴重并發癥的處理和矯形技術等。在2022年度北京市重大疫情防治重點專科建設項目中,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骨科代表醫院申請的創傷專業建設項目中選,在申報的11家醫院中脫穎而出,成為中選的兩個單位之一。項目為期三年,將獲得北京市建設資金300萬支持。
骨病與骨腫瘤疾病的治療及臨床經驗
提出多發性骨髓瘤的規范外科治療,杜教授及其團隊已經在多發性骨髓瘤外科領域進行了大量的臨床及基礎研究并已出版《多發性骨髓瘤骨病外科治療》專著1部,相關學術成果多次在國內外學術會議交流并作為主持人或應邀到國內多家知名三甲醫院講學。成功舉辦全國多發性骨髓瘤新進展學習班十余次,均將外科治療內容作為必修課程,在骨腫瘤界和血液腫瘤學界得到了廣泛認可。
北京朝陽醫院石景山院區骨科是享譽北京西部并輻射津、冀、魯、豫等地 區,以老年骨科常見疾病及疑難重癥外科治療為特點的高水平綜合診療中心。科室自成立以來,始終堅守“救人為本”的核心理念,致力于為患者提供高質量、全方位的臨床醫療及預防康復服務。
石景山院區骨科以老年骨科常見疾病及疑難重癥外科治療為特色,是集脊柱、關節、創傷及運動醫學四大亞專業于一體的綜合診療中心。目前科室擁有62張開放床位,門、急診量50,000余人次/年,手術量2,000 余臺/年。科室不僅承擔著繁重的臨床醫療任務,還積極開展科研與教學工作,力求在臨床實踐、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均衡發展。在國內知名專家藏磊教授的帶領下,科室緊跟國際骨科醫學前沿,不斷引進和創新診療技術,努力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和水平。
石景山院區骨科擁有一支由高素質、專業化人才組成的醫療團隊。科室現有醫生17人,護士24人,其中博士生(后)導師、教授1人,碩士生導師、副教授1人,主任醫師3人,副主任醫師9人,具有博士學位8人,碩士學位8人,博士后2人。團隊成員中既有國內知名的骨科專家,又有年輕有為的中青年骨干。他們不僅在臨床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還在學術研究中取得了顯著成果。科室團隊團結協作,共同致力于提升醫療水平和服務質量,為患者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在團隊構成上,科室注重人才的引進和培養。通過與國內外知名醫療機構和高校的緊密合作,科室不斷吸引優秀的醫學人才加入。同時,科室還注重年輕醫生的成長和發展,為他們提供豐富的培訓和學術交流機會,幫助他們不斷提升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
石景山院區骨科在診療技術方面始終走在行業前列。科室配備了單側雙通道脊柱內鏡系統、椎間孔鏡系統、全可視化脊柱內鏡系統、肩膝關節鏡以及腕肘等小關節鏡系統等尖端醫療設備,為患者提供了國際水平的硬件設施支持。依托這些先進設備,科室能夠開展一系列國內外先進的診療技術,如單側雙通道內鏡技術、經皮椎間孔鏡技術、脊柱骨折微創成型技術等。在脊柱專業方面,科室擅長治療腰椎間盤突出、腰椎管狹窄、頸椎病及腰椎滑脫等脊柱退行性疾病;在關節專業方面,科室針對膝髖肩踝腕等退行性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有著豐富的治療經驗;創傷專業則擅長四肢骨折、骨盆骨折等緊急救治;運動醫學專業則專注于骨關節病及關節運動損傷的診療與康復。
石景山院區骨科注重科研與教學的緊密結合。科室先后承擔國家及省部級的20余項科研課題,累計科研經費高達1000余萬元。科室成員在SCI和國內核心期刊上發表了70余篇論文,主編或參與編寫了多部重要的教材及專著。同時,科室還設立了首都醫科大學博士后流動站,與清華大學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高校緊密合作,共同推動骨科醫學領域的研究與發展。在教學方面,科室承擔著首都醫科大學的碩士生培養和帶教任務,以及八年制、五年制臨床專業及護理專業的帶教和授課任務。通過臨床教學與科研工作的相互促進,科室不僅培養了一批批優秀的醫學人才,還推動了骨科醫學領域的發展和創新。
科室特色
石景山院區骨科作為北京朝陽醫院的重要科室,致力于為首都西部及京津冀區域內的老年骨科病人群體提供先進優質的醫療服務。科室以老年骨科常見疾病及疑難重癥外科治療為特色,涵蓋了脊柱、關節、創傷及運動醫學四大亞專業,每個專業均展現出獨特的技術優勢。
脊柱外科特色
在脊柱外科領域,科室擅長處理頸椎、胸椎及腰椎退變性疾患,采用微創和開放外科治療技術,有效緩解患者疼痛,恢復脊柱功能。特別是在治療頸腰椎退行性疾病及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方面,科室運用微創外科技術,減少手術創傷,加速患者康復。同時,科室在手術治療頸椎病、脊柱畸形、脊椎腫瘤等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成效。
關節外科特色
關節外科方面,科室專注于老年性骨關節病的診治,包括膝、髖、肩、踝等關節的退行性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科室能開展雙側全髖、膝人工關節置換術,手術技術精湛,術后效果良好。此外,科室在全髖關節翻修術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為多次手術的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療選擇。
創傷外科特色
創傷外科是科室的另一大亮點。科室擅長處理老年髖部脆性骨折及其他四肢骨折,采用微創復位、置釘內固定技術,減少手術創傷,促進骨折愈合。對于骨盆骨折等復雜骨折,科室運用導航引導下微創內固定技術,實現精準治療。同時,科室還積極救治多發傷及復合傷患者,依托醫院重癥監護的優勢,為患者提供全面的救治服務。
運動醫學與康復特色
在運動醫學領域,科室針對骨關節病及關節運動損傷,如半月板損傷、膝交叉韌帶斷裂、肩袖損傷等,提供先進的診療及康復方案。科室運用關節鏡等微創技術進行治療,同時結合科學的康復計劃,幫助患者恢復關節功能,提高生活質量。
關節與運動醫學專業組介紹
關節與運動醫學專業組:
北京朝陽醫院關節與運動醫學科是全國較早開展人工關節置換和關節鏡微創手術的單位,20余年來已累成功為超過15000余例患者進行了人工關節置換和關節鏡微創治療。目前科室共有出診醫生13人,分別為知名專家5人,主任醫師2人,副主任醫師3人,主治醫師(膝肩髖痛專病)3人。副主任及以上職稱醫生均在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知名專科醫院接受關節置換或關節鏡微創的專業培訓或學術交流。
目前關節與運動醫學科以關節退行性疾病和急慢性運動損傷的個性化和微創化治療為主要特色,擅長人工膝、髖、肩、肘關節置換及翻修手術,應用微創、多模式鎮痛最大程度減輕患者術后疼痛,快速康復模式使患者早期康復。運動損傷以膝、肩關節微創關節鏡治療為特點,滿足患者運動、生活需求,回歸運動場及社會工作。
特色
人工關節置換:
北京朝陽醫院為全國較早開展人工關節置換的單位,對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股骨頭壞死、髖臼發育不良等疾病有豐富的診治經驗,采取理療、藥物治療、關節腔注射、手術治療的階梯療法,取得良好的療效。擅長人工膝關節、髖關節、肩關節、肘關節置換,復雜的關節置換以及翻修手術。膝關節手術以保膝(截骨)、微創(單間室置換)、全膝關節表面置換、機器人輔助全膝關節表面置換為特色。應用多模式鎮痛,最大限度降低患者疼痛,實現術后早期康復、功能鍛煉;嚴格血液管理使關節置換手術輸血率降低;快速康復模式及專業康復指導,讓患者恢復良好術后功能,提高患者滿意度。
運動損傷:
以膝關節、肩關節運動損傷微創關節鏡治療為特色。擅長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損傷、后交叉韌帶損傷、內外側副韌帶損傷、半月板損傷、復雜膝關節多韌帶損傷、肩周炎、肩袖損傷、肩關節脫位等疾病的診治及關節鏡微創治療;同時精準化治療髖、肘、腕關節運動損傷。韌帶重建手術采取自體肌腱、異體肌腱、人工韌帶等多種方式,滿足不同患者的生活、運動需求,取得優異療效。
一、科室簡介(骨病中心三部-脊柱微創科)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骨病中心三部脊柱微創科,成立于2023年8月,在海涌主任和楊晉才主任的帶領下,脊柱微創科日益發展壯大。科室以脊柱微創為立足點,不斷創新研發新質生產力,將脊柱導航、手術機器人等技術全面應用在脊柱微創手術中,極大地推動了脊柱微創外科向智能化、精準化發展。
脊柱微創科秉持“研醫理、精醫術、修醫德、正醫風”的理念,不斷開拓創新,以專業的醫療水平和溫暖的醫療照護為廣大患者提供優質診療。脊柱微創科擁有一支結構合理、醫術精湛、醫德高尚的醫療團隊,現有醫護人員26名,其中主任醫師3名、副主任醫師4名,主治醫師3名,護士15名,技師1名。醫師團隊成員均具有博士學位,多人曾赴國內外頂尖高校和醫療機構學習深造。專業涵蓋脊柱畸形、脊柱退變、脊柱創傷、脊柱腫瘤、脊柱感染等,開展以脊柱微創為主的各類脊柱相關手術,診療水平和理念處于全國較領先水平。
作為醫院的重點發展學科,脊柱微創科配備了眾多國際先進的診療裝備,如脊柱手術導航系統、脊柱手術機器人、脊柱高清內鏡系統、手術顯微鏡、O型臂等。高科技醫療設備極大地提高了手術的精準度,能夠很大程度減少手術創傷,加速患者術后康復。
脊柱微創科全體醫護必將繼續大力弘揚“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的精神,在臨床與工作中守護每一個生命,敬畏每一臺手術;在科研工作中厚積薄發,不斷研發新質生產力,為我院骨病中心的特色發展貢獻力量,為我國脊柱微創外科事業的進步添磚加瓦。
二、各院區特色-(常營院區脊柱微創科)
脊柱微創科以脊柱疾病的微創治療為優勢和特色,在醫、教、研等方面全方位發展,成為特色鮮明、綜合實力較強的專科團隊。在醫療方面,專注于各類脊柱疾病的精準診斷與微創治療,為患者提供專業的醫療救治;在教學方面,承擔著首都醫科大學臨床實習帶教、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等重任,為我國醫療行業不斷培養眾多優秀專業人才;在科研領域,聚焦脊柱外科前沿熱點,不斷開展創新性研究,用科技推動臨床診療技術革新。
脊柱微創科配備先進的手術設備,如高清脊柱內鏡系統、脊柱手術導航系統、骨科手術機器人、術中O型臂等。開展以脊柱微創為主的各類脊柱外科手術治療,如椎間孔鏡下髓核摘除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僅通過 7 毫米微小切口,可精準摘除病變髓核,解除神經壓迫,患者術后當日或次日即可下地活動,康復周期較傳統開放手術大幅縮短。雙通道UBE 技術則適用于多節段椎管狹窄等復雜病癥,雙通道操作保障視野清晰與器械靈活運用,以更小創傷實現椎管減壓與脊柱穩定重建。針對脊柱骨折,應用骨科機器人和導航系統,可實現微創精準置釘和骨折復位,顯著減小了術中透視、提高了內固定準確度。
脊柱微創科以“微創治療、快速康復、人文關懷”為特色,科室布局溫馨舒適,護理團隊針對病種和收治人群,開展院前評估、入院宣教、個性化護理、術后康復指導為一體的特色護理模式,助力患者加速康復回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