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新聞
醫院首例!“人工心臟”植入伴結腸癌根治術
近日,北京朝陽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團隊依托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優勢和多學科協作機制,在普外科、心內科、消化內科、麻醉科手術室、心臟超聲科、輸血科、藥事部等多個優勢學科的密切配合下,完成院內首例“人工心臟”(左心室輔助裝置)植入伴結腸癌根治手術。2月12日,患者康復順利出院,心臟大血管外科特意舉行小型出院儀式,來紀念這一里程碑式的時刻。
心臟中心主任蘇丕雄主持儀式并簡要介紹情況
該例手術也是院內首例全磁懸浮人工心臟植入術。這一重大醫療技術的開展,成為朝陽醫院終末期心臟疾病治療的里程碑。同時,針對放置了“人工心臟”裝置這類特殊人群的結腸癌根治手術,國內專業文獻報道較少,臨床較為罕見。
普外科主任王振軍分析病例
心內科主任趙林分析病例
患者李先生今年71歲,術前診斷為嚴重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終末期心力衰竭。他的身體每況愈下、難以為繼,面對這樣危重的病情,心外科專家團隊共同討論,決定為患者實施“人工心臟”植入手術。這是醫院首例“人工心臟”植入手術,醫院高度重視,組織專家組進行多次病例討論和手術演示,確保手術成功。
2024年12月3日,在心外、麻醉、體外循環專家及護理團隊的配合協助下,心臟外科主任蘇丕雄教授帶領專家團隊為患者開展“人工心臟”植入+冠脈搭橋+三尖瓣成形術,最終歷時6個小時成功將“人工心臟”植入患者體內。隨著“人工心臟”啟動運行,體外循環機順利停機撤除,患者心率、血壓等生命體征正常、平穩。
然而,術后的道路并非一帆風順。患者出現了反復大便潛血陽性的情況,這無疑給醫療團隊帶來了新的挑戰。雖然患者術前心功能欠佳,無法進行常規的胃腸鏡檢查,但“人工心臟”給他帶來了改善后的條件。經過床旁胃腸鏡檢查,明確了患者結腸癌的診斷,普外科與心外團隊并肩戰斗又為患者成功實施結腸癌根治手術。手術的成功不僅成為多學科合作的范例,也為跨學科團隊診治此類病例積累了寶貴經驗。醫院領導特意來到心臟外科病區看望即將出院的李先生,為他送上蛋糕,祝賀他順利康復,回歸正常的生活。
紀智禮書記與患者交談
副院長梅雪表示,該例手術的成功為很多心衰終末期的患者帶來了生的希望,醫院急診醫學中心今后會進一步篩查,讓更多患者受益。常務副院長王明剛表示多學科聯合共病防治是醫院未來發展的重點,下一步醫院也將高度重視,促進更多共病防治項目落地。黨委副書記呂少麗對心臟大血管外科表示祝賀,希望科室今后進一步總結經驗,依托國家重點專科項目,為患者健康與學科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黨委書記、理事長紀智禮表示,患者的成功救治得益于多學科團結協作,體現了朝陽醫院整體醫療水平和綜合救治能力。未來,醫院將下大力度推動學科內涵建設和學科外延拓展,鼓勵更多學科深度交叉融合,開展更多共病防治研究,不斷探索適合北京朝陽醫院實際情況的特色臨床發展路徑。
醫護人員與患者合影
宣傳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