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新聞
童朝暉教授獲評首屆國家杰出醫師
近日,北京朝陽醫院黨委常委、副院長、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童朝暉獲評首屆“國家杰出醫師”。
為加強衛生健康領域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培養一批長期在醫療衛生一線工作,醫德高尚、醫術精湛的臨床醫學領軍人才,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衛健委)聯合財政部組織實施醫學高層次人才計劃,確定了100名國家杰出醫師、200名國家優秀青年醫師。
童朝暉,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學者
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北京市呼吸與危重癥診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童朝暉教授專注呼吸與危重癥領域36年,以強烈的事業心和使命感,深耕一線,勤勉工作,嚴謹治學,帶領團隊在呼吸危重癥與感染性疾病、呼吸內鏡介入、控煙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以實際行動展示擔當作為、踐行為民服務的宗旨,充分展現了一名醫者的高尚風范。
童朝暉教授在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簡稱SARS)、禽流感、青海鼠疫、北京鼠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等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中,始終沖鋒在前、第一時間投入患者救治工作。特別是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中,作為中央指導組專家,從馳援武漢,到后來的轉戰全國各地,童朝暉奮戰在疫情第一線。他率先提出了“臨床診斷”“關口前移,積極救治”等重要救治理念,使得大量患者得到及時救治;參與了國家衛健委多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診療方案的修訂;牽頭開展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新藥臨床試驗、重癥患者診療優化,及長新冠康復研究等一系列重大科研工作,做出了突出貢獻。
童朝暉帶領團隊在呼吸感染與免疫領域開展長期、持續、系統的深入研究,在國際主流雜志上發表系列文章,研究成果對相關疾病的臨床治療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
在呼吸危重癥領域,童朝暉帶領團隊率先在國內將ECMO技術應用于呼吸支持,救治大量嚴重呼吸衰竭患者,技術水平居于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特別是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期間,他帶領團隊將ECMO等先進呼吸支持技術用于救治新冠重型/危重型患者,累計逾萬人次,為提高危重癥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做出了突出貢獻。
在介入呼吸病學領域,童朝暉帶領團隊在國內率先開展內科胸腔鏡、REBUS-GS、冷凍肺活檢、BTPNA、支氣管鏡導航等多項先進技術,并在國際上創新性地將自發熒光成像技術應用于內科胸腔鏡,榮獲北京市科技進步貳等獎。
在推動我國控煙事業方面,童朝暉教授始終秉持“上醫治未病”的理念,帶領團隊以創新與專業為基石,在國內率先建立戒煙患者全程管理模式;研發國內首個專業戒煙微信小程序,并將中國戒煙專線、戒煙微信群、戒煙微信公眾號和戒煙門診整合,建立了“五位一體”綜合戒煙服務模式,為廣大吸煙者提供科學、便捷、可及的戒煙服務,已累計服務全國近5萬名吸煙者,有效緩解我國戒煙服務資源短缺的問題,堪稱行業典范。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控煙領域權威期刊,獲得“長城控煙集體先鋒獎”,入選《健康中國行動控煙行動優秀案例》,被中國控制吸煙協會授予“控煙先進個人”稱號。
童朝暉教授長期堅持呼吸與危重癥醫、教、研一線工作,作為負責人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基金等課題30余項;在國內外發表文章300余篇,其中以第一和通訊作者在Lancet Planetary Health、AJRCCM、ICM、CHEST、AJRCMB等發表SCI收錄文章150余篇。入選北京學者、北京市“有突出貢獻人才”、北京市“高創計劃”領軍人才等;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全國示范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童朝暉創新工作室”、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北京市優秀共產黨員、首都“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獲第十、十二屆中國醫師獎。兼任國家衛健委應急醫療救治呼吸內科組長、國家衛健委醫療機構感染防控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理事、中華醫學會內科學分會常委、呼吸病學分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常務理事、中國醫師協會體外生命支持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智慧醫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老年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會長;北京醫學會常務理事、北京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
童朝暉教授在推動呼吸與危重癥學科進步和守護人民健康的征途中,步伐堅定而穩健,始終立足國家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重大需求,聚焦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防控,“攻克最難的問題,搶救最重的患者”。此次榮獲國家杰出醫師稱號,不僅是對他精湛醫術和高尚醫德的認可,也是對他及其團隊在呼吸與危重癥領域突出卓越貢獻的肯定。童朝暉教授的事跡激勵著每一位醫務工作者,時刻“以人民健康為己任”,為提升全國醫療水平不懈努力。
人事處 呼吸所辦公室
上一篇: 泌尿外科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突破200例大關
下一篇: 婦產科為高齡患者實施宮腔鏡微創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