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新聞
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呼吸介入團隊開展柔性導航支氣管鏡機器人周圍型肺癌冷凍消融手術,開啟呼吸介入超微創精準治療新篇章
在當今醫療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背景下,一場充滿未來感的手術在北京朝陽醫院呼吸介入中心精彩呈現。
近日,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常務副主任王峰教授團隊,依托國產先進設備,成功開展一例周圍型肺腺癌冷凍消融術。
該名患者是一位67歲男性,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左肺上葉腺癌術后2個月時,發現右肺中葉出現混合密度磨玻璃結節,病灶大小為17×12毫米,PET-CT檢查提示結節性質為惡性。經過多學科會診(MDT)研討,考慮患者前期已接受左肺上葉切除術,且基礎肺功能較差,最終為其制定了超微創經導航支氣管鏡右肺中葉外側段肺高危結節活檢及冷凍消融術的治療方案。
此次治療的核心國產設備——柔性導航支氣管鏡機器人系統,源于科技部“十四五”重大診療裝備研發專項,展示了我國在醫療科技自主研發方面的雄厚實力。作為課題參與單位之一,北京朝陽醫院在柔性支氣管鏡機器人設備的前期研發及臨床驗證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款國產新型柔性支氣管鏡機器人系統,憑借智能AI算法與磁形雙感知技術,實現了從定位、診斷到治療的全流程一體化,能夠精準鎖定肺外周結節。醫生通過手柄遠程操控支氣管鏡,在氣道內靈活穿梭,極大地減輕工作強度,同時顯著提高操作成功率并降低并發癥風險。此外,國產新型冷凍消融設備與柔性冷凍消融針的聯合應用,利用氮氣的“瞬間液化、即時閃蒸”技術,在針頭實現最低-170℃的消融溫度和最大3厘米的消融范圍。術中使用的國產新型O形臂術中三維影像系統,具備5-25秒全肺極速掃描及CT三維重建能力,既能在復雜氣道中提供精準“導航”,又能實時評估消融效果、控制范圍,減少了輻射劑量并縮短手術耗時,讓手術過程更加精準、安全、高效。
王峰教授操作機器人支氣管鏡抵達病灶
王峰教授憑借豐富的手術經驗,術前為患者制定了詳細的柔性導航支氣管鏡機器人系統協同冷凍消融的治療方案。術中,O臂CT精準定位病灶,全程監測導管位置與冷凍消融區域。在導航支氣管鏡機器人系統三維實景的“指引”下,王峰教授沉穩地操控手柄,驅動支氣管鏡機器人精準到達右肺中葉的目標病灶。現場細胞學檢測發現了高度疑診腺癌的異常細胞。活檢完成后,通過支氣管鏡機器人系統置入冷凍消融探針,借助O臂CT再次校準,隨后啟動消融治療。消融范圍完美覆蓋了病灶,整個手術過程無出血、氣胸等并發癥發生,取得圓滿成功。
機器人支氣管鏡聯合冷凍消融治療
術中O型臂三維成像精準確認消融探針及病灶位置
肺癌在全球范圍內的發病率居高不下,成為惡性腫瘤之首。如何為那些基礎心肺功能較差、難以耐受手術、術后復發或常規綜合治療無效的患者找到安全、高效的治療方案,已成為醫學界亟待解決的難題。此次治療案例中,國產設備“各司其職、協同作戰”,猶如一套精密的“作戰集群”。導航支氣管鏡機器人系統智能操控,打破了傳統鏡下操作的局限,悄無聲息地直達病灶,柔性入路降低了創傷;O臂CT快速掃描、精準定位,為手術的成功奠定了堅實基礎;冷凍消融系統安全高效,消融治療的同時還能起到免疫調節作用。多管齊下的措施,為難以接受常規外科手術治療的患者帶來了精準、微創的治療方案。
經支氣管鏡冷凍消融冰球體外示
王峰教授團隊在呼吸介入領域的前沿不斷探索,整合產業、學術、醫學、科研等多方面資源,推動醫工深度融合。本次手術所使用的全套國產化設備,讓患者享受到了先進、高效、有性價比的治療方案,奏響了肺癌超微創診療的激昂樂章!
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
呼吸介入專業組
下一篇: 消化內科獲批“炎癥性腸病診療區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