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新聞
心臟中心高血壓團隊參與修訂《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24年修訂版)》
近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以下簡稱朝陽醫院)心臟中心副主任、北京市高血壓重點實驗室主任、北京市高血壓創新工作室主任鐘久昌教授等國內高血壓領域116位專家學者成立的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在2018版指南的基礎上對《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進行了更新修訂。歷經約3年修訂,《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24年修訂版)》(以下簡稱《指南》)于2024年第7期《中華高血壓雜志》正式發表。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心血管病綜合征,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據估計,我國有2.67億高血壓患者。高血壓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由高血壓引起的各種并發癥,如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病、高血壓性眼病、高血壓性腦卒中等,給患者帶來了極大的身心創傷。目前,我國基于醫院的臨床技術服務能力不斷增強,醫療可及性和質量指數進步幅度舉世矚目,在解決心血管病“救治難”的問題上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由于我國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有高血壓病危險因素的人群巨大,加之我國人口老齡化加速,高血壓病仍是我國居民健康的最大威脅之一,成為繼癌癥和心腦血管疾病后威脅人類生命的“第三大殺手”。因此,我國高血壓防治任務仍然任重而道遠。
近年來,有關中國高血壓診斷標準/界值引發了國內高血壓同行、學界和相關專業領域專家的熱議與關注。2024新版《指南》首次在國際上率先推薦將診室血壓、家庭血壓和動態血壓水平均可作為高血壓診斷的依據。高血壓定義為“在未使用降壓藥的情況下,診室血壓≥140/90 mmHg;或家庭血壓≥135/85 mmHg;或24h動態血壓≥130/80 mmHg,白天血壓≥135/85 mmHg,夜間血壓≥120/70 mmHg”。2024新版《指南》中高血壓診斷標準維持140/90 mmHg不變,但強化血壓管理以進一步提高高血壓控制率的理念得以體現,推薦一般患者(包括65~79歲老年人)診室血壓降至<140/ 90 mmHg,如能耐受應該降至<130/80 mmHg。充分依據我國自己的高血壓研究成果,超過36%的參考文獻第一作者為中國學者,并納入了中國最新的RCTs結果。采納了中國人群的相應標準,包括根據中國人群研究結果把超聲心動圖評估左心室肥厚的左心室重量指數的界值更改為男性≥109g/m2和女性≥105g/m2;納入了來自中國人群的點尿評估食鹽量公式。高血壓分級保留3 級高血壓,因為我國3級高血壓患者超過2千萬人,這部分患者的診斷和干預策略與風險較低的1、2級高血壓有著顯著不同,需要特別關注這部分患者并進行積極監測與治療,避免發生靶器官損害。總而言之,2024版《指南》符合目前國家政策和衛生服務體系要求,體現我國高血壓防控現狀與人群特點。
值得注意的是,2024版《指南》與時俱進、獨具創新、風格迥異。具體新增內容包括:新增“我國高血壓防控計劃和項目”章節。新的血壓測量方法:自動診室血壓測量、可穿戴設備血壓測量。新增“高血壓的特殊表型”章節,包括白大衣性高血壓、隱蔽性高血壓、清晨高血壓、夜間高血壓、單純收縮期高血壓和單純舒張期高血壓;治療性生活方式干預大篇幅更新,更多基于中國的循證醫學證據,建議更為具體可行。新增“改善和逆轉高血壓靶器官損害”章節,指出靶器官損害評估應成為高血壓患者隨訪的重要內容。新增6種合并臨床情況的高血壓處理(認知障礙、肥胖、抗腫瘤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免疫系統疾病、心理障礙)。新增2種繼發性高血壓類型(結蹄組織病與高血壓、血液疾病與高血壓)。新增“高血壓互聯網醫療”章節。提出新的治療理念:分級、分期、分型。新增治療性生活方式干預內容大篇幅更新。新的降壓治療方法,包括替代鹽、血管緊張素受體腦啡肽酶抑制劑(ARNI)、鹽皮質激素受體拮抗劑(MRA)、鈉-葡萄糖協同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i)、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GLP-1RA)、內皮素雙受體拮抗劑、經腎動脈去腎交感神經(RDN)、中醫藥等。其他大篇幅更新的內容還包括:高血壓的器械治療、腎實質性高血壓、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OSAHS)、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社區高血壓的防治策略及規范化管理。
與2018版指南相比,2024版新指南充分體現了近年高血壓領域的防治理念、現行政策與防治方法的進展。在篇幅上明顯增大,框架拓寬,內容豐富,細節更詳,方式求全,接近“百科全書”。1999年我國發布了第一版《指南》,并分別于2005年、2010年,2018年和2024年分別進行了更新,20多年來,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高血壓診斷評估、分級分層、分型分期、預防干預、治療管理指南。
近年來,鐘久昌主編了《實用高血壓學》第4版上下冊(科學出版社;字數3084000;ISBN 9787030741301),參編了《繼發性與難治性高血壓》(人民衛生出版社)、《高血壓學》、《高血壓與糖尿病防治新策略》、《心血管內科實踐》、《高血壓病學--從基礎到臨床,從指南到實踐》(科學出版社)等高血壓系列著作,在國內率先提出了腫瘤高血壓病學(Oncohypertenology)、腫瘤腎臟?。∣nconephrology)、腫瘤糖尿病學(Oncodiabetology)等新興交叉學科概念與推廣,并在2018年聯合國內知名腫瘤心臟病學專家張志仁教授、徐明教授、夏云龍教授、陳佳藝教授、劉彤教授等發表出版了國內較早的《腫瘤心臟病》專輯,取得了較大反響,引發了國內對于腫瘤心臟病、腫瘤高血壓、腫瘤腎臟病、腫瘤糖尿病的臨床關注和研究熱點。近3年來,鐘久昌參與多部有影響力的全國高血壓指南和中國專家共識,包括《中國老年高血壓管理指南(2023)》、《無創性影像學技術評估腫瘤治療相關心血管毒性的臨床應用指南(2023版)》、《基層心血管病綜合管理實踐指南》、《中國非傳統血管健康危險因素管理策略專家共識》、《中國繼發性高血壓臨床篩查多學科專家共識(2023)》、《腫瘤相關高血壓管理中國專家共識(2024)》。相關指南和專家共識在臨床一線得到廣泛應用,并在我國高血壓等慢病管理、基層臨床實踐、臨床路徑制訂、國家醫保政策實施等多個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心臟中心 宋佳瑋 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