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事病歷
【敘事醫學平行病歷】冠狀動脈搭橋術后的第九個年頭——一位康復患者的復查紀實
九年前,48歲的劉先生(化姓)因嚴重的冠心病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以下簡稱朝陽醫院)接受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手術非常成功。術后劉先生嚴格按照醫生的建議,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并定期復查。近日,年近花甲的劉先生回到朝陽醫院進行冠狀動脈造影復查,看到檢查結果,醫生和他都輕松地笑了起來。
九年前的手術日
2015年7月,炎炎夏日,正當壯年的劉先生經受著酷暑和病痛的雙重折磨。一年前,劉先生因反復的胸痛、胸悶、心悸被診斷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作為家中的“頂梁柱”,劉先生及家人為了穩妥起見,在多次住院治療時均選擇口服藥物保守治療,但心臟沉重的負擔,逐漸讓劉先生難以支撐。這次家人陪著劉先生來到朝陽醫院就診,下定決心,希望通過手術將心臟的問題“一勞永逸”地解決掉。朝陽醫院心外科主任蘇丕雄團隊通過行冠狀動脈造影明確了病情,檢查結果顯示,患者需要行外科手術治療。考慮到患者年紀輕、冠狀動脈病變重,在全面評估后,蘇丕雄決定采用“雙動脈橋”方案(即:同時使用“乳內動脈”和“橈動脈”作為橋血管材料完成冠狀動脈搭橋手術)為劉先生實施冠狀動脈搭橋手術,術中四支橋血管重建成功,患者恢復順利,擇期安然出院。
圖 1:翻閱患者病例資料時,發現了“手繪”的手術記錄,醫者用心,躍然指尖
九年間的心跳聲
術后,劉先生嚴格遵循醫囑,按時服用藥物,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每年定期復查,這九年間,劉先生的生活質量顯著提高,不再為胸痛所困擾,也不再為身背定時炸彈所擔憂,能夠自由地從事日常活動、體育活動,幾與正常人無異。劉先生一直感激朝陽醫院心臟外科醫療團隊,讓他重獲健康的“心聲”和“新生”。
2024年是冠狀動脈搭橋術后的第九個年頭了,團隊為劉先生復查冠狀動脈造影,結果顯示:四支橋血管非常通暢、四個吻合口形態正常,沒有任何問題!在造影中,發現患者的原位血管LM-LCXo有新發局限性狹窄,朝陽醫院心內科介入團隊通過手術置入支架一枚,再次為患者解決“安全隱患”。
圖 2:復查造影顯示四支橋血管通暢,四個吻合口光滑、形態好
圖 3:左圖顯示LM-LCXo狹窄部位,右圖顯示LCX支架置入后形態
蘇丕雄向劉先生詳細講解了復查結果,并提出了今后的健康管理建議。回想起手術結束后的喜悅和術后九年的安心,劉先生激動地說:“多虧了您和您團隊的高超技術和辛勤付出,我才能擁有今天的健康生活,這次復查,讓我對自己的健康更加充滿了信心。”看到九年前的患者恢復得如此好,蘇丕雄也十分開心:“看到您的橋血管和吻合口這么通暢,我們作為醫生也感到非常欣慰。盡管橋血管情況很好,但仍需繼續規律服用藥物,橋造得好,還要養護得好!”
劉先生懷著輕松愉悅地心情返回家中。他知道,在朝陽醫院心臟中心這個強大的醫療團隊的守護下,他人生中健康之路將更加綿長。這段時跨九年的重逢和守護,是醫患間深厚情誼和共同努力的佳話。
根據文獻報道,乳內動脈是冠狀動脈搭橋手術中最寶貴的橋血管材料,乳內動脈-前降支的橋血管(即LIMA-LAD,也被稱之為“金橋”)10年通暢率可達到95%以上;使用橈動脈作為橋血管(即RA橋)5年通暢率也可達到80%;而對靜脈橋血管,其10年通暢率只有不到50%。因此,目前國際上提倡使用動脈橋血管,特別是對于年輕患者和重度狹窄的冠狀動脈血運重建。對于這位患者,術后9年四支橋血管全部通暢,無一處狹窄。這不僅反映了手術策略的正確選擇,也體現了朝陽醫院心臟外科團隊的高超外科技術,同時體現了心臟外科團隊高水平的術后管理和對患者細致、持續的健康關注。
手術是媒介,既挽救了患者,也成就了醫者。對于醫生來說,每一個成功的手術和每一位康復的患者,都是他們無悔選擇這份職業的動力源泉。對于患者來說,醫生不僅僅是治療者,更是他們生命中的守護者和支持者。
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全面實施、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患者能夠像這位患者一樣,經過治療后重獲新生。朝陽醫院心臟中心將繼續以專業和愛心,守護每一位患者的生命,用行動詮釋醫者的仁心。
心外科 郭玉林 賈彥雄 彭源舒
下一篇: 【敘事醫學平行病歷】老雷的一次生死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