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新聞
海涌教授團隊榮獲華夏醫學科技獎一等獎
2021年12月7日,由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主辦的“2021年度華夏醫學科技獎”頒獎儀式以線上形式隆重舉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骨科主任海涌團隊因在脊柱畸形創新診療領域的杰出貢獻,喜獲華夏醫學科技獎一等獎。
華夏醫學科技獎是由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主管的中國醫學界重要科技獎項,2021年全國共有183項科技項目參與評審,最終評選出一等獎6項。海涌團隊《脊柱畸形診療創新技術的建立和推廣應用》為獨立單位完成的獲獎項目,主要完成人為:海涌、藏磊、楊晉才、蘇慶軍、康南、周立金、袁碩、王云生、關立、劉玉增、孟祥龍、劉鐵、潘愛星、張揚璞、張希諾。
項目部分主要完成人合影
脊柱畸形是嚴重影響身體外觀和全身多系統功能損害的身心疾病,是極為復雜的臨床診療難題,給個人、家庭和社會都帶來嚴重的負擔。脊柱畸形在青少年中發病率并不低,已經成為包括近視眼、心理健康在內的青少年三大“成長殺手”之一,而隨著人口老齡化,老年脊柱畸形也呈逐年上升趨勢。在我國邊遠尤其是高海拔地區,脊柱畸形更為復雜嚴重,眾多患者亟待治療。
海涌團隊針對嚴重脊柱畸形缺乏有效治療手段、脊柱畸形手術并發癥多、復雜脊柱畸形欠缺個體化診療規范以及高海拔地區發病情況及特點未知等問題進行長期深入地科學研究和臨床實踐,在脊柱畸形的診治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
該項目基于科室脊柱畸形病例隨訪資料大數據,創建脊柱畸形術后肺部并發癥預測評分系統,揭示脊柱畸形術后失平衡及老年脊柱畸形患者術后醫學并發癥的危險因素,使脊柱畸形患者術后并發癥及失平衡發生率明顯降低,該成果被納入國際權威指南。
該項目創新性應用生物力學和現代影像數字技術,對復雜脊柱畸形患者進行個體化手術規劃和實施,為嚴重脊柱畸形矯正提供新思路。
十五年來,海涌團隊通過篩查高海拔地區10萬余名兒童,揭示高海拔地區脊柱畸形的發病特點。發現高海拔地區脊柱畸形發病率約為平原地區的2倍,同時發現這些患者脊柱畸形更嚴重,合并的肋骨和脊髓畸形更多;高海拔地區脊柱畸形患者與平原地區患者在畸形程度相同時,心肺功能損害更嚴重,應尤為重視相關評估,以指導圍手術期的差異化管理。上述研究成果得到國內外權威專家的認可,在骨科研究年鑒中引用評價;診治高海拔地區脊柱畸形的經驗和成果,被納入國際權威指南,為國際高海拔地區脊柱畸形的診療提供指導。
海涌團隊《脊柱畸形診療創新技術的建立和推廣應用》項目歷經十五年的科學研究和臨床實踐,研究嚴重復雜脊柱畸形治療技術;建立脊柱畸形手術并發癥預警系統;創建復雜脊柱畸形個體化診療規劃模式;揭示高海拔地區脊柱畸形特點。累計發表文章179篇,他引共1320次,獲得國家發明/實用新型專利13項,主編譯專著12部,成果納入國際指南及權威著作各2部,轉化產品銷往亞洲、歐洲、非洲多個國家。
此次獲得的華夏醫學科技獎一等獎既是對海涌團隊在脊柱畸形創新診療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肯定,也是對踏入新征程的強大趨動力。未來,骨科將繼續在醫院領導的帶領下,不斷精進脊柱畸形診療方法,創新復雜側凸矯形技術,取得新的突破。
骨科 王云生 梁偉時 楊宏浩 鄒聰穎 康南 海涌
上一篇: 護理部舉辦護工系列培訓之職業素養
下一篇: 朝陽健康云開通線上病案復印郵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