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精粹
大會的主題是報告的靈魂
核心提示
從歷史上看,我們黨自成立以來召開的歷次全國代表大會,都有一個提出和確立主題的問題,也就是說,要正確分析形勢,科學提出奮斗目標和行動的綱領,承擔和完成特定歷史時期的歷史任務。大會的主題也就是大會報告的主題,是報告的眼睛,也是報告的靈魂,它猶如一面前進的旗幟,具有巨大的凝聚力、號召力、向心力,事關黨的方向,黨的生命,黨的形象。因此,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十八大的主題,對于深入學習和領會十八大精神,至關重要。
理論篇
十八大的主題是學習和領會十八大精神的一把鑰匙,報告的每一部分內容都是大會主題的全面展開和具體論述
黨的十八大是在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八大上作了題為《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的報告,明確提出大會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
1、十八大主題提出和強調的問題,是旗幟問題、道路問題、精神狀態問題、奮斗目標問題
十八大的主題,是在全面把握當前世情、國情、黨情,全面把握我國發展新要求和人民新期待的基礎上提出來的。這一主題就是要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進程中,在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向黨內外、國內外簡明鮮明地宣示我們黨將舉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么樣的目標繼續前進這4個重大問題。這些問題都是關系到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問題,是旗幟問題、道路問題、精神狀態問題、奮斗目標問題。
對旗幟問題,報告提出和強調:“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對奮斗目標問題,報告提出和強調:“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對道路問題,報告提出和強調:“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對精神狀態問題,報告提出和強調:“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深刻理解十八大主題,必須準確把握確定這一主題的時代背景,清醒認識我們既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又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關鍵取決于我們能否牢牢把握機遇,沉著應對挑戰,堅定不移和毫不動搖地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奮勇前進。
2、準確把握十八大的主題,是深入學習和領會十八大精神的一把鑰匙
十八大報告全面回顧和科學總結了過去五年成就和十年歷程,系統闡述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確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目標,對我國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新形勢下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
學習報告我們可以發現,報告的每一部分,都與大會主題息息相關,都是大會主題的全面展開和具體詳細論述。比如,報告的第一部分:過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總結,闡述了十年奮斗歷程最重要的是形成和貫徹了科學發展觀。面向未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黨必須做到四個“更加自覺”。這里強調了旗幟問題。第二部分: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更是強調了道路的重要性,全面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內涵,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依據、總布局、總任務,闡述了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必須牢牢把握的八個基本要求。這里強調的仍然是旗幟問題。第三部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論述的就是奮斗目標問題。報告的第四至第八部分: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和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在改善民生和創新管理中加強社會建設,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闡述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是對實現奮斗目標提出的要求和做出的工作部署。報告的第十二部分: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直接闡述了黨的建設問題、人的精神狀態的問題。
3、十八大報告的顯著特點和突出貢獻,都涉及旗幟問題、道路問題、精神狀態問題、奮斗目標問題
學習十八大報告,我個人感覺報告至少有六個方面最顯著的特點和最突出的貢獻:一是進一步闡述了科學發展觀的時代背景、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確定了科學發展觀在黨和國家工作中的指導地位。報告指出,“科學發展觀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這表明我們黨又一次實現了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二是進一步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內涵及其相互辯證關系。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途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行動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這是黨領導人民在建設社會主義長期實踐中形成的最鮮明特色,強調全黨要堅定這樣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三是系統闡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描繪了我國未來發展的宏偉藍圖,這為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一個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階段性目標,把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小康社會美好前景,更加清晰地呈現在全國人民面前,必將極大激發全國人民的奮斗熱情。四是系統闡述了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從國家、社會和個人三個層面第一次提出了“三個倡導”,即“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用這三個方面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五是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從四位一體擴展為五位一體,即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是對道路內容的展開和具體化。報告深入闡述了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出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問題。六是深入闡述了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強調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這“三型”目標,表明我們黨對執政黨建設規律的把握更加全面、更加深刻。
這六個方面的顯著特點和突出貢獻,實際上都涉及旗幟問題、道路問題、精神狀態問題、奮斗目標問題。確立科學發展觀的歷史地位,闡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內涵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三者的辯證關系,就是要推進在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實現黨的指導思想上的與時俱進,高高地舉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胸懷理想、堅定信念,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頑強奮斗、艱苦奮斗、不懈奮斗,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的引領下,堅定不移地沿著我們已經確定的正確道路奮勇前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目標的提出,為我們描繪了到2020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這是我們黨成立一百年時要實現的目標,是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要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需要的一個重要基礎和關鍵臺階,是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福祉所在。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則豐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就是要使我們的全體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就是要使我們全黨同志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追求,進一步密切聯系群眾,嚴守黨的紀律,永葆共產黨人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經受住各種困難和風險的考驗,使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歷史篇
改革開放以來歷次大會的主題,都體現了黨的事業的繼往開來和承前啟后,反映了黨的思想理論的與時俱進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進入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期間,我們黨在十八大之前召開過從十二大到十七大6次全國代表大會,產生了6個大會報告。為了深入理解十八大的主題,讓我們簡單回顧一下這6次大會的主題和報告的新意。
1、十二大報告所講的“大會的使命”,就是“大會的主題”,提出“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
十二大報告中沒有明確地講“大會的主題”這個表述,用的是“大會的使命”。報告指出:“這次代表大會的使命,就是要通過對過去六年歷史性勝利的總結,為進一步肅清十年內亂所遺留的消極后果,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確定繼續前進的正確道路、戰略步驟和方針政策。”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報告所講的“大會的使命”即“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就是報告的主題,只不過是用詞不同而已。
十二大報告的特點和新意主要體現在:一是以7個方面的標志闡述了我們黨實現了歷史性的偉大轉變;二是闡述了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時期的總任務;三是確定了我國經濟建設的戰略目標、戰略重點、戰略步驟和一系列方針政策,提出了我國經濟建設從1981年到上個世紀末,在經濟效益不斷提高的前提下,力爭使全國工農業年總產值翻兩番的總目標;四是提出了在建設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努力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并將此確定為建設社會主義的一個戰略方針;五是提出了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民主,并將此確定為我們的根本目標和根本任務之一;六是提出了努力把黨建設成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堅強核心,對黨的建設從健全民主集中制,改革領導機構和干部制度、實現干部隊伍的“四化”,加強黨在工人、農民、知識分子中的工作、密切黨同群眾的聯系,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整黨、使黨風根本好轉等方面做出了部署,提出了要求。
2、十三大報告中使用的“大會的中心任務”的表述,實際上就是“大會的主題”,提出“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繼續前進”
十三大報告指出:“這次大會的中心任務是加快和深化改革。改革是振興中國的唯一出路,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不可逆轉。我們要總結經驗,堅持和發展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進一步確定今后經濟建設、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的基本方針,確定在改革開放中加強黨的建設的基本方針。正確解決這個任務,將有力地促進全黨團結和黨與各族人民的團結,保證我們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繼續前進。”這里,報告所講的“中心任務”也就是“大會的主題”。
十三大報告的特點和新意主要體現在:一是深刻闡述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和基本路線,提出了6個具有長遠意義的指導方針,即必須集中力量進行現代化建設;必須堅持全面改革;必須堅持對外開放;必須以公有制為主體,大力發展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必須以安定團結為前提,努力建設民主政治;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努力建設精神文明;二是深刻闡述了我國經濟建設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強調了解決好科技教育事業發展、保持經濟總量基本平衡、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3個重點問題;三是深刻闡述了經濟體制改革,提出了當前深化改革的任務,確定了改革的目標是逐步建立起有計劃商品經濟新體制的基本框架;四是深刻闡述了政治體制改革,提出了政治體制改革的目的和近期目標,提出了要解決好實行黨政分開、進一步下放權力、改革政府工作機構、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等7個問題;五是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12個觀點,初步回答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階段、任務、動力、條件、布局和國際環境等基本問題。
3、十四大報告對大會主題的表述使用的是“大會的任務”,提出“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
十四大報告指出:“這次代表大會的任務是:以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為指導,認真總結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十四年的實踐經驗,確定今后一個時期的戰略部署,動員全黨同志和全國各族人民,進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有利時機,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
十四大報告的特點和新意主要體現在:一是全面總結了我們黨改革開放14年來的偉大實踐,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從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外部條件、政治保證、戰略步驟、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國統一等方面進行了提煉和概括;二是明確提出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并對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關系全局的10項任務進行了闡述;三是提出了全黨認真學習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戰略任務。
4、十五大報告開門見山地點明了“大會的主題”,提出“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
十五大報告指出:“大會的主題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十五大報告除點明主題外,還對為什么要確定這個主題進行了闡述。江澤民同志在報告中強調:“旗幟問題至關緊要。旗幟就是方向,旗幟就是形象。堅持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不動搖,就是高舉鄧小平理論的旗幟不動搖。”“把我們的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就是要抓住機遇而不可喪失機遇,開拓進取而不可因循守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經濟體制改革要有新突破,政治體制改革要繼續深入,精神文明建設要切實加強,各個方面相互配合,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確定這樣的主題,是時代的要求,人民的愿望。”十五大報告中點明的大會主題與報告標題是完全一致的。
十五大報告的特點和新意主要體現在:一是回顧了過去一個世紀3次歷史性巨變和產生的走在時代潮流前列的3位偉人——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展望了未來的新世紀,提出了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年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100年的兩個奮斗目標;二是深刻闡述了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三是深刻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四是明確提出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四是強調我們堅持的是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五是強調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六是提出了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建設;七是提出了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5、十六大報告在報告開頭開宗明義點明了“大會的主題”,提出“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而奮斗”
十六大報告指出:“大會的主題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而奮斗。”
十六大報告的特點和新意主要體現在:一是總結了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的13年我們黨領導人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的10條基本經驗;二是對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明確要求;三是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四是提出了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等相關問題;五是提出了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繼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任務;六是提出了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進一步解決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這兩大歷史性課題,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問題;七是提出了黨的建設四位一體的工作布局,即把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
6、十七大報告在一開始就強調了“大會的主題”,提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十七大報告強調:“大會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緊接著,報告對主題的內涵進行了闡釋,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解放思想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大法寶,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科學發展、社會和諧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黨和國家到二○二○年的奮斗目標,是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十七大報告的特點和新意主要體現在:一是深刻總結了改革開放30年的偉大歷史進程,對我們黨的創新理論進行了整合,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行了新的高度概括,強調了要堅定不移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二是深入闡述了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對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出了明確要求;三是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提出了新要求;四是提出了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五是提出了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使用了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概念;六是提出了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七是提出了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以“一條主線”、“一個堅持”、“一個要求”、“五個重點”,全面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從而形成了黨的建設五位一體的工作布局。
綜上所述可見,從十二大到十七大這6次大會報告的主題,都體現和反映了黨的事業的繼往開來和承前啟后,體現和反映了黨的思想理論的開拓創新和與時俱進。而且,我們從以上回顧中還可發現,自鄧小平同志從十二大開幕詞中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個命題之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為了此后幾次大會主題的一個關鍵詞。
啟示篇
歷次黨的全國代表大會都有一個明確主題、確立主題的問題,這個問題回答和解決得好,黨就前進,黨的事業就發展
在民主革命時期,我們黨共召開了7次全國代表大會。黨的一大的主題是定名和成立中國共產黨;二大的主題是分析中國社會和革命的性質,明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提出黨的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三大的主題是確定采取黨內合作形式,同國民黨建立聯合戰線,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國民革命任務;四大的主題是總結國共合作經驗,加強對革命運動的領導,明確回答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和工農聯盟問題;五大的主題是提出爭取無產階級對革命的領導權、實行土地革命等原則;六大的主題是依據中國革命的性質和形勢,規定黨的任務和政策,總結過去革命斗爭的經驗教訓;七大的主題是在中國面臨兩個前途、兩種命運的情況下,竭盡全力去爭取光明的前途,反對黑暗的前途。其中,黨的一大、二大、三大、四大、七大較好地解決和回答了我們黨所面臨的問題,推動了黨的事業的發展。而黨的五大,由于沒有回答和解決好領導權和武裝斗爭的問題,所以沒有能夠在大革命危急的關頭,承擔起挽救革命免于失敗的重任。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黨共召開了4次全國代表大會。黨的八大的主題是:“總結七大以來的經驗,團結全黨,團結國內外一切可能團結的力量,為了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的中國而奮斗。”這順應了時代要求,符合人民的意愿,推動了中國社會的發展。而黨的九大、十大的主題都是總結“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經驗,鞏固“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成果,由于受主客觀條件的影響和限制,這兩次大會報告提出和確立了“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錯誤理論,給黨、國家和人民帶來沉重的災難,留下極其慘痛的教訓。黨的十一大主題,宣告了“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結束,重申了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奮斗目標,但由于多種原因,沒有能夠實現和完成歷史轉折的任務。
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們黨在十八大之前召開的從十二大到十七大這6次全國代表大會,都肩負起歷史的使命和重任,較好地回答和解決了所面臨的重大問題,順應了時代的要求,滿足了人民的愿望,應對了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制定了行動綱領,促進了黨的事業的發展,推動了中國社會歷史的前進。這6次大會和6個報告可謂是我們黨改革開放以后歷史前進和發展的坐標點,生動展現了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是如何舉起的,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如何尋找的,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如何完善的,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如何構建的。大會報告都貫徹了黨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都立足于億萬人民進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都顯現了中國共產黨人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和改進自身建設的良好精神狀態。這是一個實踐的過程,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也是一個漸進和發展的過程,還是一個飛躍的過程。學習和研究黨的十二大至十七大這6個報告,我們還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示:每次報告都要對黨的創新理論進行及時的概括和總結,這是指引我們前進的旗幟;都要明確提出今后5年乃至更長一個時期黨和國家的奮斗目標,這是我們為之努力的奮斗方向;都要對改革和發展中的重大問題進行研究和部署,這是我們的時間表、路線圖和施工圖;都要對黨的自身建設提出要求,這是我們取得勝利的關鍵和根本保證。
黨的歷史表明,歷次黨的全國代表大會都有一個明確主題、確立主題的問題,這個問題回答和解決得好,黨就前進,黨的事業就發展;反之,黨就遭受挫折,黨的事業就受到損失。黨的十八大很好地回答和解決了主題問題——即舉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么樣的奮斗目標繼續前進等重大問題。我們堅信,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我們黨必將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新的歷史征程上不斷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勝利,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曲青山
下一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