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三级日本三级国产三级|欧美人禽性动交异族另类|女方用嘴巴吃鸡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九一制片厂果冻传媒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護理園地 >>天使風采

護理園地

天使風采

用最好的自已,詮釋白衣天使的意義

字號: + -

——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 師晨曦




  從很小的時候開始,我就覺得“白衣天使”是一個極高地位的稱謂,醫生護士們干凈利落的身姿,仿佛是從神壇上走來不可仰望的天使。我想,將來有機會,我一定要讓自己披上那一身白衣。所以,在家里沒有任何從事醫療行業的親戚朋友的我,帶著對醫學的崇拜、對白衣天使的崇拜,來到了所渴望的醫學殿堂。



  可真當我穿上神圣的白衣開始,我反而困惑了。自從上醫科大學的那天起,我聽到的更多的是來自周邊人的抱怨,“我怎么上了這支賊船!真后悔學醫!”等話語。學醫之路永遠不能用美好來形容吧,課本是各個專業中最多最厚的、考試是最多最難的、壓力也是最多最重的。我還記得當時在學習解剖時感嘆人體真的是個造物主奇跡般的杰作,復習時又開始懷疑自己的腦子是不是真的進水了。漸漸地,我也開始想不起來自己為什么要學醫,為什么當一名“白衣天使”。



  走出象牙塔,醫院一年的實習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轉折。當我帶著一股子的書生意氣來到臨床時,我發現現實和想象永遠存在著矛盾,本以為可以在臨床大展拳腳的我,卻備受打擊?;叵朐谀嵌稳兆永?,理論知識的不牢固、操作的生疏、患者和家屬的不信任,讓我在臨床備受坎坷,在路上看到招聘大排檔服務員、洗碗工的實習生收入都比自己高出許多,自己又要熬夜學習又要認真對待臨床工作,真的除了心酸就是無奈。我開始懷疑自己為什么當一名“白衣天使”。



  轉眼就到了畢業課題設計的時間了,我畢業課題的方向針對的是慢阻肺患者的慢病管理。在門診做畢業課題的那段時間,是我獨自接觸患者最多的一段日子。不知道是不是“萬事開頭難”,我的理想又開始碰壁了。那段時間我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姑娘,我就是想來加個號開點藥的,你不用給我講太多什么呼吸鍛煉法之類的,要是不能給我加號,我就找別人去啦。”更不幸的是,在2017年初的時候,北京流感爆發,我也感染上了甲流,雖然學醫,但我想我之前并不能了解生命的意義。在我健康的時候,我體會不到健康的價值,也體會不到病人的痛苦。只有躺在床上不能動彈,需要別人照顧,看著窗外的鳥在飛,花在開,小孩在歌唱的時候,我才知道我失去的是什么。所幸后來病情好轉,我又來到了門診。在對病人有了同感心的同時,我開始變得害怕,害怕生命的脆弱,自我懷疑的種子在我心里越發的生根發芽。當每晚我處理完實驗數據,發現實驗結果趨勢還是不對,這意味著我又要卷土重來。收拾好東西,一個人默默地走在回宿舍的路上,我想起了自己的初高中同學,大家好像都沿著自己的生活軌跡有條不紊的往前走,漸漸趨向穩定。而自己呢,在這個特別渴望穩定的年齡,卻因為自己還是學生,而開始誠惶誠恐。到底在彷徨什么呢,是糾結于每次失敗的實驗結果,還是羨慕同齡人已為人妻為人母做到了“什么年紀做什么年紀該做的事兒”,其實就是這種未來的不確定性和同齡人趨于穩定的鮮明的對比,讓人有些心急。對,是沉不住氣了,心里有些急。



  我真想在地上挖一個洞把自己埋進去,然后我就不用面對外面的世界,不用面對患者,也不用面對我自己了。我把自己鎖在房里,一遍又一遍的在問自己,當初你為什么要當一名護士。我害怕別人知道我是護士,我開始恐懼自己的身份,我開始學習很多技能。我考雅思、開淘寶店、炒股票,我自由了,我現在不用在繼續這個行業里了,但我問自己,你舍得嗎?



  我突然腦海中像過電影一樣,想起了一幕又一幕:



  我記得,我的中醫學老師狠狠的撕掉了兩位學生雷同的卷子,咆哮道:“不是中醫不行,是學中醫的人不行!”



  我記得,我的外科學老師面對我們劃考試重點的要求憤怒的拍著桌子,吼道:“臨床不是考試!醫學沒有重點!”



  我記得,我在做實驗時,因為修改了一個數據被我的導師狠狠地訓斥,“就算失敗一百次,也不可以有哪怕萬分之一的造假!”



  我也記得,我在門診教患者做呼吸操的時候,曾經有一位白發蒼蒼的奶奶說“你先去吃飯,我不著急時間多得很,你別餓著了自己”



  我也記得,曾經有一位從外地遠道而來的大伯,兩年來一直咳嗽,沒有找到病因,后來才知道每次他用完舒利迭之后,從來沒有漱過口,當得知是自己吸藥方法有問題時,他握著我的雙手,眼含淚光的說“太謝謝了,多虧了你們”。



  我突然想給自己一次機會,想用護士身份最后一次走進醫院,去看看我的患者。當走進醫院的那一刻,我發覺一切都不一樣了,我發覺我舍不得。以前不想和患者說話,害怕來自患者和家屬的質疑,而我現在多想和他們多說一些,能夠有說有笑的交流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所有的苦都像夾著濃濃的蜜味。雖然不懂的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時間還有很長,但當我可以為患者解開一些疑惑,可以為患者減輕一些痛苦,甚至僅僅是為患者舒緩一下心情的時候,那種成就感可以支撐我熬過幾個夜晚,更不用說看到患者因為自己的努力可以康復回家的時候。



  當聽說有些患者因為慢阻肺相關知識的缺乏,而病情逐漸惡化而離開的,我也會非常難過。我就在想:“如果我水平更高一些,這樣的難過也許會少一些。”所以,一方面為了逃離這種難過,一方面為了追求成就感,所以我會一直一直保持一個學習的習慣,會想要真的把病人治好。我不斷地去查閱文獻,越了解,越發現慢病管理的發展和他的重要性。我也不斷地再發問自己,“我們這個時代的年輕人能繼承它嗎?能讓它更高嗎?”



  2017年9月,當我以一名護士身份重新來到門診時。突然之間我好像明白了,我不是“白衣天使”,我是一名護士。我從小就想當一名白衣天使,但其實心里并不明白我到底喜歡當白衣天使的什么,直到現在我才明白,小時候的我喜歡的是當白衣天使的那種神圣感覺,而當我認可自己護士身份的時候,我才可以和所有人說,那天站在門診大門口的小女孩,她的白衣天使的夢想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