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新療法
我院廣泛開展咽鼓管球囊導管擴張術
日前,患者劉女士來到我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接受了雙側咽鼓管球囊擴張術治療。醫生只用幾十分鐘就治好了困擾了她大半年的病。現在,她逢人就講:“早知道有這種好辦法,我就不用遭這么大的罪了。”
原來,32歲的劉女士,半年前出現了耳鳴,伴雙耳聽力下降。用她的話說,就像飛機起飛和降落時引起雙耳發悶一樣,總是好不了。雖經反復就診,先后接受了藥物治療、鼓膜穿刺、鼓膜切開置管等治療,但效果都不佳。耳鳴和聽力下降嚴重影響了她的生活和工作。耳鼻喉科的醫生們對她的病情進行了詳細討論,確診為“咽鼓管功能障礙”。在征得劉女士同意后,醫生為她實施了雙側咽鼓管球囊擴張術。術后,患者癥狀明顯改善,到目前為止恢復良好。
眾所周知,咽鼓管是連接鼻咽部和中耳腔的一根細小管道,長約3-4厘米,由骨部與軟骨部組成。咽鼓管軟骨部黏膜呈皺襞樣,具有活瓣功能,經常閉合,可防止鼻咽部液體逆行入鼓室。咽鼓管肌群舒縮可以使咽鼓管咽口開閉,平衡鼓室氣壓。咽鼓管功能障礙是指咽鼓管無法正常開放,因此,鼓室氣壓不能平衡。此時,患者往往會出現耳朵發悶,聽力下降等不適。此病在成人中發病率約為1%。如果病情遷延不愈,往往會造成鼓膜穿孔、鼓室粘連、甚至中耳膽脂瘤等嚴重的耳部疾病。
研究發現,咽鼓管功能障礙主要發生在軟骨部和峽部。咽鼓管球囊擴張術可以將球囊置入軟骨部和峽部,通過球囊加壓,人為地擴張咽鼓管腔,恢復咽鼓管功能。因此,咽鼓管球囊擴張術為咽鼓管功能障礙患者帶來希望。對于反復發作、病程大于3個月以上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及慢性咽鼓管功能障礙的患者,可采用此類方法,改善咽鼓管通氣功能。
咽鼓管球囊擴張術于2009年起源于德國,醫生在鼻內鏡下使用專業配套植入器械將一條帶有球囊的導管插入咽鼓管中,球囊定好位后(通常將球囊至于咽鼓管的軟骨部),通過壓力泵將生理鹽水推入球囊,使球囊擴張,壓力泵保持10bar壓力,持續加壓兩分鐘后,吸出球囊內生理鹽水,牽拉導絲將球囊取出,手術結束。全程用時僅數十分鐘。手術過程非常精細,對患者的正常生理組織和器官幾乎沒有創傷。此項技術在歐洲及日本已經普及,全世界范圍內手術范例超過1萬臺,臨床觀察手術后效果良好。
目前,我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已將此項技術用于臨床,多數患者反映,術后不適感明顯改善,術后3個月癥狀基本消失,手術療效很好。所有患者術后均無并發癥發生。我們有信心通過不斷努力,為更多的患者解除疾病困擾。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方祎 夏菲 王春燕)
上一篇: 腹外疝的個體化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