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一個周末,血管外科張望德主任正在院外開學術會議,突然手機響起,值班醫生報告急診一位髂動脈瘤破裂的患者,需要緊急手術,張望德主任立即中斷會議,趕往醫院。值班醫生李談副主任醫師迅速接診患者,原來一位年過七旬老者左側腹部疼痛已有10余小時,隨著時間進展腹痛逐漸加重。老者的女兒神色異常焦急,她告訴醫生老人在2年前就發現了4公分髂動脈動脈瘤,但是一直沒有予以重視,這次腹痛的部位正是之前確診存在髂動脈瘤的部位。李談副主任醫師立即對患者進行了腹部增強CT檢查,結果證實老者確實是存在左側髂動脈動脈瘤,瘤體直徑竟然已經達到了8cm,是正常人的8倍,由CT所見動脈瘤開始出現了破裂,老者的腹痛癥狀正是由此所致。患者面色蒼白,已經出現了血壓下降等失血性休克的表現,隨時可能出現生命危險。如果采用傳統手術開刀開腹切除動脈瘤,患者將面臨手術時間長、開腹手術創傷打擊和大出血加重等種種風險,張望德主任果斷決定采用介入治療,用覆膜支架急行左髂動脈瘤腔內隔絕術。張望德主任即刻聯系物資器械中心,物資器械中心開設綠色通道,徐向天處長緊急調撥用于介入治療的特殊型號器材。毫無遲疑地,李談醫生立刻聯系麻醉科、手術室、重癥監護室。張楊醫師聞訊后也趕到醫院馳援,很快,人員、器械和手術材料全部到位,患者直接送到手術室。一場和時間的賽跑持續進行著,手術臺旁,麻醉師、巡回護士有條不紊忙碌著升壓補液,腎上腺素、多巴胺、大量的晶體液和膠體液不斷地輸入患者體內維持著患者的血壓和心跳;手術臺上,李談副主任醫師迅速、準確地完成血管穿刺和造影,介入手術比預期的還要復雜,由于動脈瘤瘤體太大,髂動脈硬化迂曲嚴重,導絲導管受阻難以穿越瘤體,如果導絲導管不能穿越瘤體,意味著覆膜支架不能植入體內,意味著手術失敗。時間在一分一秒地過去,麻醉師報告病人血壓又有下降,張望德主任面色凝重,仍在耐心地操作,手法太重,可能加重瘤體破裂,操作太輕,將會面對失敗,張望德主任膽大心細,靠著平時練就的過硬的介入技巧和李談副主任醫師良好的配合,導絲導管終于越過迂曲血管和髂動脈瘤瘤體,一點點地克服了巨大的動脈瘤壓迫和血管迂曲帶來的手術難關。手術醫生、護士、麻醉師和技師都把目光緊緊地盯在自己的操作臺上,他們忘記了勞累、忘記了射線輻射也會給自己的身體帶來傷害,他們忘記了疲憊、忘記了重重的鉛衣壓在身上,他們也忘記了饑餓、忘記了本該在這個周末好好休息陪伴家人,此時此刻他們的心中只有這個命懸一線的老者。隨著覆膜支架最終準確的定位釋放,成功地植入體內,破裂的血管得以修復,患者的血壓和心跳逐漸趨于穩定,終于轉危為安。雖然拖著疲憊的身軀,但是每一個人的臉上都展露著救死扶傷后的自豪和欣慰!
(血管外科 張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