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康中國2030”戰略的引領下,基層醫療能力的提升成為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的關鍵。為響應國家分級診療政策,助力實現“小病不出社區”的醫療目標,2025年7月11日,由北京朝陽醫院口腔醫學中心主任王左敏教授發起的“北京社區醫院顯微精細化治療技術推廣培訓班” 在北京朝陽醫院常營院區舉辦。

培訓班現場
王左敏作為該項目課程設計人,依托口腔專科醫聯體為平臺,整合三甲醫院的技術優勢和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網絡,通過系統化培訓提升基層口腔醫生的顯微操作能力及醫護協作水平,推動口腔診療技術的高質量發展。項目聚焦顯微精細化、微創化、規范化應用于牙體牙髓治療、牙周治療、微創修復等社區常見口腔疾病。首期學習班通過系統化培訓使基層醫生掌握牙科顯微鏡操作規范與四手配合技能,提升復雜根管治療技術水平。同時建立社區-專科醫院雙向轉診機制,完善疑難病例顯微預判標準,有效降低傳統治療并發癥發生率。培訓面向北京市社區口腔執業醫師、護理人員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管理者,通過技術下沉切實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與大醫院同質化的精準口腔診療服務,真正實現優質醫療資源普惠共享。本次培訓班由口腔醫學中心副主任劉志強主持。

口腔醫學中心副主任劉志強主持
王左敏教授在致辭中指出,隨著口腔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顯微精細化治療已成為牙體牙髓病治療的重要方向。她強調,社區醫院作為基層醫療服務的主陣地,亟須通過規范化、系統化的培訓提升診療能力,本次培訓班的舉辦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推廣價值。

口腔醫學中心主任王左敏致辭
本次培訓采取“理論授課+實操演練”相結合的模式,內容緊扣臨床需求,突出實用性與前沿性。上午,理論授課環節,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牙體牙髓科醫療副主任、中華口腔醫學會牙體牙髓病學專業委員會常委王祖華教授以《根管系統的感染控制及嚴密封閉》為題,深入闡述了根管感染控制的核心理念與技術路徑,結合大量臨床病例,系統講解了根管封閉的關鍵步驟與常見誤區,為學員提供了極具指導性的理論支持。

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牙體牙髓科醫療副主任王祖華講授《根管系統的感染控制及嚴密封閉》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口腔醫院牙體牙髓科副主任李紅教授圍繞《根管預備技術及風險防控要點》展開授課,重點介紹了現代根管預備技術的發展趨勢、操作規范及并發癥防控策略,幫助學員建立科學、規范的治療思維。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口腔醫院牙體牙髓科副主任李紅講授《根管預備技術及風險防控要點》
下午,李紅教授指導實操演練環節,北京朝陽醫院口腔醫學中心副主任醫師張冬雪,醫師徐偲、李應龍、孫娜娜,護士翟雨組成教學團隊通過豐富的病例展示,醫護四手操作演練精準、詳實地為學員進行授課。學員們分組在顯微鏡下進行根管預備、根管充填等模擬操作,專家們手把手指導,針對操作細節逐一講解,現場氣氛熱烈,互動頻繁。


指導老師指導學員們進行顯微鏡下根管治療
此次培訓班吸引了來自多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口腔醫師積極參與,學員們紛紛表示,培訓內容貼近臨床、干貨滿滿,不僅拓寬了專業視野,也切實提升了顯微根管治療的操作能力。
此次培訓項目的啟動,是北京基層口腔醫療水平向精細化、微創化邁進的里程碑,更通過口腔專科醫聯體的深度整合,構建起“上下聯動、資源共享”的創新服務體系。依托醫聯體平臺,三甲醫院的技術優勢與基層機構的服務網絡形成互補,將優質醫療資源精準下沉,充分彰顯了醫療行業對“以患者為中心”理念的立體化踐行。通過技術創新、人才培養與體系建設的多輪驅動,口腔專科醫聯體不僅打通了分級診療的“最后一公里”,更推動基層服務能力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跨越——讓微創治療技術走進社區診所,使數字化診療方案惠及普通百姓,真正實現“小病在社區”的醫療格局,為全民口腔健康筑牢基層防線。
口腔醫學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