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類型:公立 綜合醫院
等級:三級甲等
醫保:醫保定點醫院
醫院電話:010-85231777(公眾與健康服務熱線)
預約掛號電話:010-114(24小時) 在線掛號
醫院網址:http://www.pumpb2c.com
聯系方式:院長信箱
院本部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工人體育場南路8號
查看地圖乘車路線
石景山院區地址:石景山區京原路5號
查看地圖乘車路線
常營院區地址:朝陽區東十里堡路3號院
查看地圖乘車路線
一、醫院概況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建于1958年,是北京市政府舉辦的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于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是首都醫科大學第三臨床醫學院,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在醫院,也是北京市基本醫療保險A類定點醫療機構。
醫院現為一院三址,北京朝陽醫院、石景山院區和常營院區三個院區。其中,北京朝陽醫院和石景山院區總占地面積10.28萬平米、建筑面積21萬平米;常營院區占地面積7.22萬平米,建筑面積19.8萬平米,于2023年5月29日正式開業。
醫院職工5000余人。開放編制床位2500張;共設59個臨床、醫技科室,綜合救治能力強大。醫院年門急診量約400萬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10萬余人次,手術4.7萬余例次。
醫院擁有包括雜交手術室、達芬奇手術機器人、1.5T和3.0T超導磁共振成像系統、PET-CT、超高端CT、全數字直線加速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X線機、數字化彩色超聲波診斷儀、平板數字胃腸造影機、全自動生化免疫流水線等國際一流的醫療設備。
醫院實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醫院黨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以黨的創新理論鑄魂塑形、引領使命,以黨的全面領導完善治理、推動發展,以黨的自我革命凝心聚力、保駕護航,為圓滿完成重大任務和中心工作提供堅強引領和保障。
二、學科技術優勢突出
醫院擁有1個教育部國家重點學科,9個國家衛生健康委臨床重點專科,11個北京市臨床重點專科項目,1個朝陽區臨床重點專科項目,3個特色專科。
呼吸病學科為教育部國家重點學科,同時也是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呼吸學科于1985年成立,創始人是著名內科學、呼吸病學專家翁心植院士。經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呼吸學科亞專業設置齊全、發展均衡、綜合實力強,并在肺栓塞與肺血管病、呼吸衰竭與呼吸支持技術、呼吸系感染與新發呼吸道傳染病、臨床戒煙干預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胸膜縱膈疾病診治及體外膜肺氧合技術(ECMO)等多方面形成有全國影響力的專科特色。
9個國家衛生健康委臨床重點專科為:重癥醫學科、麻醉科、心血管內科、心臟大血管外科、職業病科、臨床護理專業、呼吸內科、急診醫學科、檢驗科。
11個北京市臨床重點專科項目為:3個卓越項目: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重癥醫學科、檢驗科;7個建設項目:腫瘤科、臨床心理科、老年醫學科/綜合科、流行病學、醫學影像科、創傷科、消化內科;1個能力建設項目:婦科。
1個朝陽區臨床重點專科項目為:中醫科。
3個特色專科為:職業病與中毒醫學科、高壓氧科、疝和腹壁外科。
設于醫院的診療及臨床質控中心還有:國家化學中毒救治基地臨床部、北京市多發性骨髓瘤醫學研究中心、北京市臨床檢驗中心、北京市高壓氧治療研究中心、北京市職業病與中毒醫學中心、北京市化學中毒救治基地、北京市職業病診斷質量控制和改進中心、北京市醫學檢驗質量控制和改進中心。
三、科學研究實力強大
科學研究
近年來,醫院先后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和北京市“新冠專項”等各級科研項目及課題,年度科研經費近億元。年發表SCI論文近600篇,先后在NEW ENGL J MED, LANCET, BMJ, NATURE, CIRCULATION, CHEST等國際醫學權威刊物上發表重要學術成果,并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等獎項40余項。
醫院高度重視學科建設和研究平臺建設,所屬醫學研究中心總面積為6600平米,集生物、醫學、統計、信息等學科于一體,下設重點學科實驗室、公共實驗平臺、流行病研究室、自動化生物樣本庫、實驗動物設施等部門,大力推動基礎與臨床醫學相結合,并為科研人員提供高質量科研轉化服務,致力于推動醫院臨床研究發展。
附設研究機構
設于醫院的研究機構包括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高血壓病研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心肺腦復蘇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京市呼吸與危重癥診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婦產科疾病免疫學轉化研究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聲源定位測試及康復訓練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間質性肺疾病臨床診療與研究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北京市呼吸和肺循環疾病重點實驗室等,并承辦《中國病案》、《國際移植與血液凈化雜志》、《中華疝和腹壁外科雜志》、《心血管微創醫學雜志》等核心期刊。
人才建設
醫院黨委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堅持把人才工作放到戰略位置,統分結合、上下聯動,推動形成齊抓共管興人才的強大合力,擁有教育部特聘專家2人。醫院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出臺促進人才成長的一系列相關政策,建立人才培養長效機制。吸引海外優秀人才。在現有政策范圍內,探索優化調整管理辦法,把培育幫帶青年人才作為職務職級晉升和專家延退的重要條件,為優秀青年人才脫穎而出創造條件。近兩年,參加北京市高級職稱評審并通過答辯人員近230余人,為市屬醫院之首。30余位青年醫師,通過博士后出站、海外留學人員、國家級基金項目等優先晉升的政策,晉升為高級職稱。
四、教育教學成果顯著
首都醫科大學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掛靠在醫院的有5個學系:急診醫學系、骨科學系、血液病學系、麻醉學系、臨床檢驗診斷學系。醫院現有博士研究生培養點27個、碩士研究生培養點34個,博士生導師82人,碩士生導師224人。首都醫科大學本科、專科和研究生教學工作,目前在院本專科生、碩士、博士生近2000名。
醫院現有國家級和北京市級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18個,其中國家重點專業培訓基地2個(急診科專業和全科醫學科專業培訓基地),承擔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等多項教學任務。國家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試點培訓基地5個(呼吸與危重癥醫學專科、心血管病學專科、內科危重癥醫學專科、普通外科學專科、外科危重癥醫學專科)。國家級、市級、區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200余項。
五、醫院管理規范高效
醫院作為國家衛健委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試點單位,不斷加強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設,逐步實現醫院治理體系和管理能力現代化,為推進完成新時期公立醫院各項工作任務奠定堅實基礎。
醫院深入推進預約診療服務,實施非急診全面預約、分時段就診,對外執行無假日門診。持續豐富門診服務內涵,開設有各類新型門診(疼痛門診、麻醉評估門診、藥學門診等)、專病專癥門診、知名專家團隊門診、護理門診和多學科聯合門診,同時提供國際醫療服務和互聯網診療服務;完善大型檢查預約制度,整合醫技資源、推行通柜預約,實現“讓信息多跑路,讓患者少跑腿”;優化就醫服務流程,依托信息化手段打造智慧門診,縮短患者就診時間;改善醫療服務,建立門診綜合服務中心,暢通患者辦事、咨詢、投訴渠道,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務;全面推行日間手術,在充分保障醫療安全的前提下使患者享受更為全面方便快捷的服務。加強急診急救體系建設,暢通胸痛、卒中、中毒、危重孕產婦和創傷等多條患者救治綠色通道。全面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加強危重癥護理、圍術期護理、移植護理。
認真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強化民主管理和科學決策,促進黨建和業務工作的深度融合。推行多院區一體化、職能管理垂直化、工作流程高效化的行政管理機制,建立靈活的用人機制,實施護士崗位垂直管理,調整薪酬結構,實行主診醫師負責制,探索住院床位共享制。堅持公益性,調動積極性,完善績效考核體系,促進醫院高質量發展。
加強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落實醫療安全核心管理制度,增強醫務人員的法律、責任意識,降低醫療糾紛發生率。發揮信息技術優勢,建立醫療質量管理體系。完善醫務人員培訓考核體系。
提高醫院運營管理水平,使用預算管理模塊工具,嚴格預算管理,強化成本核算與控制,加強精細化管理。實現醫院運營管理中的人財物的統一管理。
六、勇于擔當社會責任
作為公立醫院改革的綜合試點單位,醫院承擔了北京市各項改革任務:建立法人治理運行機制、推行醫藥分開試點、開展醫保付費機制和財政價格補償機制改革,并推進了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和醫耗聯動綜合改革,堅持改革和改善同步,持續優化服務流程。
創新服務模式,優化服務流程。建立醫療聯盟、托管懷柔醫院、與河北燕達醫院和張家口市第一醫院合作共建等措施,推進分級診療,落實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的國家戰略,使群眾獲得更便捷、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組織開展國際醫療援助,圓滿完成中國第三批援助特多、第26批援助幾內亞醫療隊任務。扎實做好援疆、援藏,博士服務團等干部選派工作,組織開展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等10多家醫院的對口支援。持續開展對江西瑞金人民醫院、內蒙蘇尼特右旗和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人民醫院對口幫扶。進一步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鞏固京張醫療衛生合作成果,推進京張醫療衛生深入合作,促進區域醫療衛生事業協同發展。
七、榮譽榜
近年來,醫院獲得局級及以上先進集體榮譽稱號29個。醫院職工共有31人次獲得局級及以上榮譽稱號。
醫院先后獲全國文明單位稱號、全國模范職工之家稱號,獲北京市優秀基層黨組織稱號、北京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首都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首都精神文明標兵單位稱號,北京市第十二屆思想政治工作優秀單位稱號、北京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北京市先進集體等榮譽。獲國家衛生健康委醫管司和健康報社授予的醫院改革創新獎,連續多年在北京市醫管中心績效考核中獲得一等獎,并獲得北京市社保中心一等獎。2023年獲首都勞動獎狀。
職業病與中毒學科、藥師團隊、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榮獲全國巾幗文明崗稱號,童朝暉創新工作室獲全國示范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職業病與中毒學科、呼吸重癥監護病房(RICU)獲得北京市三八紅旗集體稱號。疝和腹壁外科創新工作室獲市級示范性職工創新工作;肛腸外科創新工作室、高血壓創新工作室、檢驗醫學標準化與實驗室質量管理創新工作室、急診科膿毒癥的大數據研究創新工作室、脊柱畸形創新工作室獲市級職工創新工作室。
八、醫院文化
戰略定位:以先進文化為引導、人才培養為基礎、科研創新為動力、疑難病癥為重點、專病專科為特色,建設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國際化現代醫學中心。
院訓:精醫重道 和合致遠
發展路徑:追求三個“領先”,致力兩個“提升”
(1)建設和成就國內 領先的學科
(2)研發和應用行業領先的技術
(3)培養和凝聚業界領先的團隊
(4)全面提升醫院管理能力
(5)全面提升醫療服務水平
朝陽精神:嚴謹、創新、關愛、奉獻
使命與宗旨:守護生命健康 成就美好未來
愿景:成為充分體現科學與人文精神、具有持續創新活力的醫學殿堂。
核心價值觀:德醫雙馨 生命至上
管理理念:以人為本 規范高效
學習理念:博采眾長 敏學篤行
人才理念:崇德重能 人盡其才
團隊理念:包容協作 同心同行
服務理念:恪盡職守 傳遞溫暖
品牌口號:朝陽伴你 健康同行
院徽:

圖案中顏色色值: C30 M90 Y60 K20; R160 G46 B66 或:A02E42
九、國家重點學科和國家臨床重點專科介紹
醫院的呼吸病學學科是教育部國家重點學科;并有重癥醫學科、麻醉醫學科、心血管內科、大血管外科、職業病科、護理學科、急診醫學科、檢驗學科等9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
呼吸病學科
呼吸病學科為教育部國家重點學科、國家衛健委臨床重點專科;北京市呼吸和肺循環重點實驗室、北京市呼吸與危重癥診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目前擁有病床391張,其中RICU44張;教育部特聘專家1人,正高級職稱24人、副高級職稱28人,博士生導師7人、碩士生導師23人。在學科創始人翁心植院士的帶領下,幾代人勵精圖治,在我國重大呼吸疾病、突發呼吸道傳染病與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治中做出了重要貢獻。先后承擔國家科技攻關、支撐計劃、863、國自然重大項目等重大課題;在NEJM、ICM、Annual internal Medicine、AJRCCM、Thorax、ERJ、Chest等雜志發表論文多篇;先后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北京市科技進步獎、中華醫學科技獎多項。呼吸危重癥救治、胸膜疾病、肺栓塞與肺動脈高壓、呼吸系感染性疾病的診治與研究水平較高;體外膜肺及呼吸支持、呼吸內鏡及介入診療、臨床呼吸生理與肺功能檢測技術頗高;慢阻肺與哮喘、間質性肺疾病、睡眠呼吸疾病和煙草依賴診治在國內亦具特色。多年來所培養的研究生、進修生遍布國內各大醫院,其中許多人已擔任院長、科主任、學科帶頭人,專科及學術影響力在我國呼吸病學領域一直位居前列。
重癥醫學科
重癥醫學科是衛健委首批重癥醫學國家臨床重點專科,也是首批北京市重癥醫學臨床重點專科(卓越項目)單位、首批重癥醫學住院醫師和專科醫師規培基地,同時也是國內危重癥醫學系(首都醫科大學危重癥醫學系)所在地和首都醫科大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培養點,以及重癥醫學北京市住院醫師培訓第二階段臨床綜合技能考核考點。現有工作人員91人,其中醫生31人,護士60人。共設五個病區,配備床位68張,年收治重癥患者約4000例,存活率超過95%。熟練掌握應用雜合式血液凈化技術,呼吸、循環等器官系統的監測和支持技術; 在急性腎損傷(AKI)、膿毒癥(sepsis)、休克、重癥肺炎、ARDS、急性重癥胰腺炎、多發傷、肝移植、重癥產婦救治等方面形成了自己顯著的臨床特色。對進修醫師進行重癥醫學的教學和培訓系統并規范,每周舉行1次重癥醫學精品講座,每兩周舉行1次病例討論和科研培訓,受到廣大進修學員的歡迎,已培養進修生數百名。先后承擔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內的多項國家及省部級科研基金,近5年發表SCI論文二十余篇。每年主辦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急性腎損傷與血液凈化治療研討會”和“全國實用血液凈化技術培訓班”,在重癥醫學領域具有廣泛的影響力。重癥醫學科在2022年度中國醫學科學院科技影響力排行榜中名列全國第7名,未來將進一步強化已形成的專科特色優勢,初步建成具有國際水準的研究型危重癥疾病診治平臺。
麻醉醫學科
麻醉醫學學科是國家臨床重點專科、醫院重點學科,是首都醫科大學麻醉系系主任所在單位。科室有正高職稱8人,副高職稱19人;博導3人,碩導5人。年招收研究生、住院醫師、進修生多名。所培養學生遍布全國各地,其中數位已成為學術帶頭人、科主任及院領導。年完成麻醉例數將近8萬余例,在肝、肺、腎移植,心、胸血管麻醉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疼痛科擁有獨立診室、治療室及病房,門診實行全日制開放。手術室外開展無痛內鏡、無痛分娩等麻醉。麻醉醫學科先后承擔了多項國家級及省部級科研課題,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上千篇,出版和翻譯專著多部。曾獲中華醫學獎、北京市科技進步獎等獎項。
心血管內科
心臟中心是國內以“心臟中心”模式建立的現代心血管病醫學中心。臨床綜合實力及學術影響力位居北京三甲綜合醫院前列。獲批為教育部國家重點學科(心血管病)、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及國家心血管臨床藥理實驗研究基地,北京市高血壓重點實驗室,首都醫科大學心血管疾病研究所,兩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心臟中心分三個院區(本部、常營院區、石景山院區),共有床位227張,有心內普通病區4個,心外普通病區1個、冠心病監護室(CCU)3個、心外科重癥監護室(CSICU)1個及導管室8個(其中2個急診導管室、2個復合手術室)。醫師125人,其中博士占65%,高級職稱占46%,有博士生導師9人,碩士生導師17人。
在國內較早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綠色通道”,開展內外科聯合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綠色雙通道”治療的新模式。年介入手術量近萬例,在“急性冠脈綜合征”再灌注領域開展多項新技術,處于國內較領先地位。心外科已累計完成冠脈搭橋手術近萬例,擅長危急重癥冠脈搭橋及微創搭橋,近年來開展了心血管的復合技術,以微創復合手術為特色。心律失常目前年手術規模位居北京市三甲綜合醫院前列,近年來在難治性房顫的內外科復合手術治療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手術規模及質量均處于國內較領先水平。同時在心血管危急重癥救治、合并臟器功能不全的替代治療方面處于國內較領先水平,顯著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血管危重患者病亡率。在高血壓病因、發病機制等基礎研究方面取得了較大進展,對我國尤其是北京地區高血壓病的研究、診治與防控做出了重要貢獻。
心臟大血管外科
心臟大血管外科成立于1993年,是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心臟大血管外科)單位,中華醫學會胸心血管外科學分會全國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外科醫師分會常委、中華醫學會胸心血管外科學北京分會副主任委員、首都醫科大學心臟外科學系副主任等學術任職單位。心臟大血管外科是心臟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一院兩址,包含心臟大血管外科病區和心臟外科重癥監護室,總床位數52張,重癥監護床位17張,年手術量600-800臺,累計完成各類手術逾10000例。亞專科種類齊全,包括冠脈外科、大血管外科、肺血管外科、瓣膜外科、先心病外科、心律失常外科等。在此基礎上,重點著力于冠脈、心律失常及大血管復合技術的開展與推廣,“一站式”復合冠狀動脈血運重建手術和“一站式”房顫射頻消融手術均居國內外較領先地位。重點關注各類微創手術的開展,2019年成立北京心臟微創診治中心,在北方及華北地區積極推廣全胸腔鏡心臟手術,最大限度減少患者手術創傷。科室有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3人,培養碩士研究生26名、博士研究生11名。作為主要單位參加國家“十一五”、“十二五”攻關項目、獲得國自然及北自然基金多項,主持或參與科技部、北京市科委課題多項,撰寫各種學術論文90余篇。參與制定各類專家共識5篇,參與編寫心臟外科著作4部,主編冠脈外科專著2部。團隊獲北京市科技成果進步獎,北京醫學會技術進步獎,中華醫學科技三等獎,北京醫學科技獎一等獎等獎項。
職業病學科
職業病與中毒醫學科是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國家級化學中毒救治基地臨床部、北京市職業病與中毒醫學中心、北京市職業病診斷質量控制和改進中心,北京市朝陽區化學中毒綠色通道組長單位,是北京朝陽醫院的特色重點學科。職業醫學專業建于1960年,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在我國職業病與化學品中毒的防治中做出了較突出貢獻。目前具有九類119項國家法定職業病診斷資質,設有門診、急診、病房、搶救室和專業化的毒物化學分析實驗室;正高級職稱4名,副高級職稱8名;高層次公共衛生人才學科帶頭人1名,博士研究生導師2名。職業病科醫護技團隊在各類職業病、職業環境相關性呼吸疾病、急慢性化學品中毒,以及間質性肺疾病的預防、診治、搶救與研究方面不斷邁向高水平。毒物化學分析檢測數量和質量在國內享有良好的聲譽。
護理學科
護理學科秉承“精醫重道 和合致遠”之院訓,堅持以先進文化為引導、人才培養為基礎、科研創新為動力、疑難病癥為重點、專病專科為特色,建設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國際化現代醫學中心的戰略定位,以關愛同理、勤謹施護、尊重合作、創新發展為工作理念。經過一代代朝陽護理人的共同努力,原外科科護士長司堃范、原內科科護士長劉小娟分別榮獲國際紅十字會第30屆和第49屆“南丁格爾獎章”,護理學科獲批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全國護理質量聯盟單位、全國中西醫結合循證護理發展聯盟單位、北京市醫管中心首批護士規范化培訓試點單位。目前護理隊伍中具有高級職稱人員54名,碩士學位人員43名,護理副教授5名,碩士研究生導師5名。有近百名護理人員承擔中華護理學會/北京護理學會各專業委員會學術任職。現有中華護理學會/北京護理學會認證的急診、重癥、血液凈化等33個專科護士培訓基地,每年接收專科護士實習600余名,每年接收全國各地進修護士200余名,實現輻射作用。目前已構建危重癥、糖尿病、靜療護理等五個專業委員會,培養聯絡護士200余人,年均院內會診千余例次,對危重患者的管理提供有效支持。現有護理工作室5個,護理專科門診20個,涉及高血壓咨詢、呼吸慢病護理、肺栓塞抗凝治療、造口護理、房顫抗凝治療、疼痛護理等多個專業領域,年門診量超3萬例次,拓展護理專科內涵,改善患者就醫體驗。近年來選派百余名護理骨干赴國內外排名前列單位進修,涉及多個護理專業領域學習。近五年承擔北京市科委、北京市教委、北京市醫院管理中心、中華護理學會、院校級等多項護理科研項目。獲得國家衛健委優質護理服務表現突出醫院、北京市衛健委“優質護理服務示范醫院”“優質護理服務示范項目”“優質護理服務共建示范醫院”“優質護理服務醫院-社區聯動示范單位”、中華護理學會“全國杰出護理工作者”、北京護理學會“護理成果獎”“科技進步獎”等榮譽稱號。
急診醫學科
急診醫學科1986年創建,為全國較早成立獨立建制的急診科之一。是國家衛健委臨床重點專科、北京市心肺腦復蘇重點實驗室(北京市唯一一家),首都醫科大學急診醫學系主任單位(2005年成立至今),首都醫科大學急診醫學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培養點、博士后流動站。一院三址,占地面積約2萬平米,床位260張(其中搶救室67張、急診監護病房70張、EICU床位44張,其余是留觀床位),具備完整救治模式。每年收治患者超過30萬,其中心肺腦復蘇、膿毒癥基礎與臨床研究及救治水平享譽國內外。擁有優秀的科研、教學團隊,其中,教育部特聘專家1名,博士研究生導師3名,碩士研究生導師7名,教授12名;多人多次獲得北京市100篇優秀博士論文;先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面上項目、青年基金,國家發改委、國家科委,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發改委、北京市專項發展等數十項課題,科研經費數千萬;在Thorax, Crit Care Med、Resuscitation、Shock等雜志發表SCI論文200余篇;榮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中華醫學科技獎等多項獎勵。是北京市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急診專業委員會主任及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急診專業重點基地主任所在單位,中華急診醫學教育學院院長、中華醫學會及中國醫師協會科普分會主任委員及醫學科普分會會長、中國研究型醫院急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先后涌現了一大批具有較高影響力專家教授,科室整體實力穩居全國急診領域前列。
檢驗學科
醫學檢驗學科獲批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北京市臨床重點專科(卓越項目),是北京市醫學檢驗質量控制和改進中心、北京市臨床檢驗中心、國際IFCC糖化血紅蛋白參考實驗室、國家衛生健康委能力建設和繼續教育檢驗醫學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醫學參考報檢驗醫學專刊主編單位、首都醫科大學臨床檢驗診斷學系主委單位及碩士、博士生培養點,是國家級檢驗住院醫師和北京市首批檢驗住院醫、技師基地。具有高級職稱人員21名,博士或碩士學位人員64名。本專業通過了ISO15189、CAP實驗室認可和ISO/IEC17043認可,實驗室檢測能力和質量達到國際較先進水平。牽頭實施并實現了京津冀魯區域檢驗結果互認。近10年來共計獲批科研課題60余項,經費共計2300余萬,發表文章150余篇,其中SCI 文章70余篇,專家共識6部,標準5部,專利15項,榮獲2021年度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2024年02月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