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新聞
常營院區實施第一例非插管保留自主呼吸胸腔鏡手術
2024年11月29日下午,北京朝陽醫院麻醉科與胸外科成功實施常營院區首例非插管胸腔鏡肺葉鍥形切除手術。
2023年起,在麻醉科主任吳安石與胸外科主任胡濱的高度重視與大力支持下,麻醉科主任醫師蔣嘉與胸外科主任醫師傅毅力開始學習嘗試實施該技術。此次手術的患者是一名青年女性,被診斷出患有早期肺癌,需要進行胸腔鏡下行肺楔形切除術,既往哮喘病史。麻醉科蔣嘉與胸外科副主任苗勁柏、醫師趙彥綜合考慮患者病情、身體狀況以及對手術的耐受性,決定采用非插管麻醉方案。
麻醉科醫師樊知桐為患者實施超聲引導的胸椎旁阻滯,該神經阻滯技術可以覆蓋手術區域的大部分軀體痛和內臟痛。麻醉方式采用喉罩全麻,保證患者供氧,有助于患者自主呼吸功能,通過雙管喉罩放置胃管減少返流誤吸的風險。蔣嘉進行超聲引導下術側的迷走神經阻滯。術中,麻醉團隊采用可控性保留自主呼吸策略,在達到足夠麻醉深度的同時最大程度維持患者自主呼吸,同時又不會因為過強的自主呼吸造成縱隔擺動而影響手術。
超聲引導的胸椎旁阻滯
超聲引導下術側的迷走神經阻滯
在麻醉科和胸外科的密切配合下,整個手術過程平穩順利,患者蘇醒迅速,無任何不適。術后,患者在胸外科醫護團隊的精心照護下,恢復情況良好。
近年來,非氣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的胸腔鏡手術(NI-VATS)成為麻醉科和胸外科領域的研究熱點。非插管麻醉技術相較于傳統氣管插管麻醉,具有諸多顯著優點:首先是能夠顯著減少對患者呼吸道的刺激,避免因氣管插管引起的喉部不適、聲帶損傷、氣道痙攣等并發癥;其次是能夠減少肌松藥殘留導致的神經肌肉功能恢復不全、肺部感染及單肺通氣造成的急性肺損傷等風險,有利于患者術后呼吸功能的恢復;第三是能夠利用完善的區域阻滯技術,降低患者圍術期應激反應,減少術中術后疼痛;第四是阿片類藥物使用的減少,能明顯改善患者術后惡心、嘔吐反應,有助于患者術后快速恢復;第五是能夠讓患者在短時間內恢復正常飲食和活動,進一步縮短住院時間,降低醫療成本,為患者和家庭帶來更大的經濟和心理支持。
麻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