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新聞
常營院區完成首例大血管雜交手術
11月伊始,北京朝陽醫院心臟外科團隊成功完成兩例主動脈夾層雜交手術,分別在本部和常營院區進行。其中,常營院區成功完成首例大血管雜交手術,體現出心臟外科以本部為核心、逐步向東輻射的技術布局初見成效,優質醫療技術和服務覆蓋范圍更加廣泛。
圖1 郭玉林副主任醫師,蘇丕雄主任在手術
第一位患者為63歲男性,因劇烈胸背部疼痛入院,經檢查發現其主動脈弓部大彎側病變累及左側鎖骨下動脈,小彎側累及左頸總動脈對側部,向下累及胸、腹主動脈。針對這一復雜病例,心臟外科團隊決定實施主動脈-左頸總動脈-左鎖骨下動脈轉流(Y形)+胸、腹主動脈覆膜支架植入術。
該手術的難點首先在于需要精準封閉近端假腔,因病變涉及主動脈弓部,需至少轉流兩支頭臂血管,以確保其(左側頸總動脈、左鎖骨下動脈)血液供應不受影響;其次在于復雜的血管解剖,術中發現左鎖骨下動脈呈迂曲狀態,位置較深。該血管自主動脈弓部上升后折角前行,并于折角處發出椎動脈(椎動脈直徑粗),增加分離操作的風險和復雜度。
圖2 術野圖(顯示轉流血管)及大血管支架造影圖
在此病例中,如該患者接受傳統手術,需胸腹部聯合切口替換整個主動脈弓部+胸、腹主動脈,創傷極大,手術風險極高,術后恢復緩慢。而使用雜交術式,患者術后當天清醒,第二天脫離呼吸機,術后一周基本恢復出院。
第二位患者在常營院區接受治療,術前因突發劍突下疼痛入院,檢查顯示患有主動脈弓降部瘤,且病變靠近左鎖骨下動脈。考慮到其癥狀明顯,心臟外科團隊快速制定腋-腋轉流+胸主動脈覆膜支架植入術方案,有效保護鎖骨下動脈血供,并解決夾層破裂致死的潛在風險。
圖3 常營雜交手術室術中及大血管支架造影圖
此例大血管雜交手術為常營院區技術提升注入了新的活力,標志著以本部院區為中心、多點開花的區域輻射模式逐步成型。雜交手術需在專用的雜交手術室(也稱復合手術室)內完成,該技術以患者為中心,通過實時影像引導結合開放式手術的方式,實現精準干預。雜交手術“1+1>2”的效應,不僅有效縮短手術時間,提升安全性,也為患者術后恢復帶來極大便利。
北京朝陽醫院心臟外科將繼續推動院區間的資源共享和技術協作,推動區域醫療一體化發展,以更加安全、高效、便捷的診療服務造福廣大患者。
心臟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