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新聞
【慶祝醫師節——助力冬奧】國家速滑館觀眾站——溫暖四季
編者按:疫情來襲,他們以身為墻,筑起防疫堡壘;日常工作,他們以愛為盾,護佑千家萬戶的幸福。他們是白衣天使,是最美的逆行者,是人民健康的守門人——中國醫師。今年“8?19”是第五個中國醫師節,主題是“‘醫’心向黨,踔厲奮進”。在此醫師節來臨之際,醫院特推出“醫師?人物”系列宣傳,選擇在醫防融合、“上下”融合、醫患交流、職業傳承、助力冬奧等五個方面的優秀醫師,對他們進行宣傳,營造積極向上的醫師文化。即日起在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平臺推送,敬請關注。
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國家速滑館觀眾站是唯一一個閉環外的醫療保障點,來自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以下簡稱朝陽醫院)的觀眾站醫療志愿者團隊既承擔著環外工作人員及賽事觀眾的醫療保障任務,也承擔著整個醫療保障團隊和醫院、家庭的聯系橋梁功能,因此既要體現醫療工作的專業性,也要在生活中有足夠的擔當和溫暖。
一、暖陽
醫療官何新華是來自急診醫學科的主任醫師,在危重癥醫學領域摸爬滾打數十載,臨床經驗豐富。有他這樣的資深三線坐鎮醫療站,隊員們無比安心。無論是接診到情況復雜的患者,還是遇到防疫新問題,都會第一時間得到何新華的現場指導。何新華還擔起往返醫院、場館,通過緩沖區傳遞醫療物資的大任,在長達40天的保障任務中,他拖著運輸板車奔走的身影像暖陽一樣溫暖了環內外所有隊員的心——暖陽醫療官何新華。
二、拂面春風
來自肝膽外科的醫生趙昕借妻子的書法才藝給隊員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日復一日的醫療保障任務中,他更像春風拂面,不急不躁,溫和穩重,踏實肯干,默默扛起所有——謙謙君子趙昕。
三、精靈花火
來自高壓氧科的醫生馬琳琳是貫穿整個冬奧籌備工作的“辦公室主任”,工作極其認真細致。充滿活力的她就像一團精靈花火,活躍而閃亮。賽時保障40天,除了完成保障任務,她還奔走于醫院與場館,穿梭在物資和藥庫等各部門之間,是“環內有求,環外必應”——閃耀云“采”馬琳琳。
四、“慧”義之光
來自醫務處的干事白雪娟除了參與保障任務之外,還是每日例會之“操盤”手,匯總稿件的“小編”,讓所有隊員在宣傳板里熠熠閃光的“慧”義之光——白雪娟。
五、“碼”踏飛燕
來自感染管理科的金雯除保障任務之外還兼職防疫任務,每天想盡無數辦法“保住”環外隊員的“綠碼”。她還是夫妻雙雙齊保障的比翼飛燕,“環”環相扣,丈夫楊軍進閉環內參與保障,妻子金雯環外顧老小,比翼雙飛半邊天——金雯。
六、惠風和暢
來自腹壁與疝外科的杜華棟多情善感,有情有義,把善良與伶俐體現得淋漓盡致,保障工作中無論是領導還是隊友,令行禁止有求必應,成為團隊“萌寵”,惠風和暢,溫潤公子——杜華棟。
七、熏風不醉
來自風濕免疫科的護士馬雅瓊是觀眾站的護理組長,她像是夏天炙熱的風。為了更專注地完成保障任務,柔情慈母瞬變鋼鐵俠女,把貼心小棉襖——不到三歲的小女兒送到老人家里,自己和同為醫院重點保障人員的丈夫一起全身心投入到冬奧保障任務,既要嚴把護理工作質量關,又要把站內物資點滴厘清,熏風不醉——馬雅瓊。
八、愛之星火
來自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的護士孟怡是站內專業的護理人員,在賽時保障中不但專業完成保障工作,更充分展現了她熱愛生活的一面。在觀眾站簡陋的生活區里養起代表九名隊員的“志愿服務娃”;用大家吃過的橘皮做成虎年小桔燈,細心布置小小的休息區,讓整個新春佳節都執行保障任務的隊員感到集體的溫暖,愛之星火——孟怡。
九、秋風動禾黍
來自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的主任醫師陳陽育,是工作閱歷豐富的“老大夫”,曾經有過行政管理工作經歷,也參加過多次“救險”和“支邊”。此次保障任務,她熟練地把既往經驗融入其中:將冬奧賽時環外觀眾站的工作方式根據疫情防控要求進行相應調整;啟用梯隊式管理模式,定義了各班崗位職責,明確人員應急響應次序;建立系統化的標準作業程序,減少工作流程中的多余部分,清除、簡化、整合、自動化,直接指向工作效率;實施過程控制,每日組內例會討論工作中實時遇到的問題,實時解決。秋風動禾黍——陳陽育。
2022年冬奧會已經完美落幕,北京成為全球首個雙奧之城,而觀眾站醫療保障團隊也在長達一年的備戰、培訓、演練、測試賽、公開賽、正式賽的過程中走過了四季,在這個艱苦又溫暖的過程中,全體隊員都得到了成長,冬奧保障的經歷也成為了每個隊員人生中閃亮的一年。
觀眾站 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 陳陽育
上一篇: 【人文科室-敘事醫學病歷】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