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朝陽
用“心”為京津冀協同發展貢獻一份力量——訪北京朝陽醫院心內科副主任盧長林
“大夫,我信得過你,我這后半輩子的命就交給你了!”
從2014年被派駐河北燕達醫院至今,時光的指針飛速轉過了7載春秋。7年里,盧長林記不清和伙伴們搶救了多少人的生命,但患者高阿姨當年撂下的這句托命之語,他始終忘不了。
“患者信任無價,對我們這些參與‘京津冀一體化’的醫務工作者們來說,這是最好的回報?!?/p>
盧長林,北京朝陽醫院心內科副主任。燕達醫院,地處河北廊坊三河市燕郊鎮,是河北省首家獲批的民營三甲綜合醫院,由于它的存在,河北廊坊地區的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北京的優質醫療服務。同時,在北京朝陽醫院醫療專家團隊的幫助下,燕達醫院這7年中的改變,無疑是一場“蝶變”。
2014年,作為首批派駐專家,盧長林來到了與北京通州一河之隔的燕達醫院。他很快發現,二者之間的“距離”,遠不是跨過一條河上班那么簡單。
大型醫療設備閑置“睡大覺”,床位閑置率高達70%,醫護人員比患者還多……眼前的燕達醫院,讓從醫多年的盧長林有些不適應——說它不是醫院,但它有醫療設備。說它是醫院,可它又沒有什么患者。
“這里太閑了,一天下來也就能看3、4個病人。倒是不少火爆的醫療劇都在這兒取景,因為環境好,患者少?!绷晳T了每天在朝陽醫院忙得腳打后腦勺的盧長林,顯然無法適應燕達醫院的這份“安逸”,一種無用武之地的強烈落差與悵然,充斥著內心。
“再這么干下去醫院就黃了!”急性子的盧長林坐不住了,既然患者不進來,那醫生就走出去。他想了個土辦法,每周帶隊去附近村鎮做義診,拿著個大喇叭在村里轉圈兒喊,給老百姓講啥是心梗,啥是高血壓,還現場看病,一天下來,皮鞋上都是土,嗓子也喊啞了。
“我真是生生把自己從科班大夫逼成了赤腳醫生?!北R長林苦笑著打趣。
慢慢地,老百姓嘗到了甜頭,去門診看病的患者多了起來。有人一進門就點名找盧長林,但見面后又將信將疑,質問他到底是不是北京來的大夫。無奈之下,盧長林只能一次次亮出朝陽醫院的工作牌,為自己驗明真身。
“當時有種很無力的感覺,每天都要耗費很多精力去跟患者解釋那些無需解釋的問題?!弊铍y的時候,盧長林也想過放棄,動過一走了之的念頭。然而,將他留下的,還是患者。
有一次,盧長林查房到凌晨1、2點,一名患者家屬給他端來一碗粥,并且好像看出了盧長林的心思,對他說,“盧大夫,你可不能走啊,你走到哪我們跟到哪,我們只信你!”一句話,一碗粥,深深打動了盧長林。
在盧長林看來,讓患者重拾信任,開始相信燕達醫院,這是最重要的,也是他們這些派駐燕達醫院的“先頭部隊”義不容辭的責任。
選擇留下來的盧長林和伙伴們,“白加黑,五加二”,在他們的日歷里,沒有休息日,沒有節假日,只有工作日。多年來,盧長林帶領團隊在燕達醫院逐步建立起了心臟中心、CCU、導管室、胸痛中心、心臟急診綠色通道……北京大醫院的優勢醫療資源和先進管理模式開始在燕達醫院生根發芽,開花結果。2018年,燕達醫院成為河北省首家獲批的民營三甲綜合醫院。
如今,盧長林終于又找回了那種忙得腳打后腦勺的工作狀態,每天門診排隊,手術連臺。盧長林說,有了北京醫療機構的大力支持,燕達醫院以前無法開展的腦科、心臟、泌尿等大型手術,逐漸都能做了,不少復雜手術在燕郊、廊坊乃至河北省都開了先河。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醫療領域是重要一環,我們的責任就是把醫術傳承下去,讓更多患者從中受益。把敢闖敢試的精神傳承下去,呼喚更多同行者加入其中?!北R長林說。(記者李瑜)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2021-05-09 1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