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朝陽
京津冀協同發展“先行者”盧長林:帶動一所醫院“生死蝶變”
新華社石家莊10月10日電 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實施6年多來,與北京通州一河之隔的河北燕達醫院一直備受關注。其受益于北京朝陽醫院醫療專家團隊的派駐,實現了“生死蝶變”,成為醫療領域京津冀一體化可持續發展的范例。
北京朝陽醫院心臟中心副主任,現任燕達醫院醫療院長、心血管內一科主任盧長林作為首批派駐專家,6年多來扎根燕趙大地,以實際行動讓北京優質醫療資源在河北開花結果。
(一)
“每周七天基本上都在燕達醫院,只有周三的下午去朝陽醫院出半天的專家門診,連春節也是正常上班?!北R長林說。
這種忙碌,與盧長林剛到燕達醫院時的冷清場景形成鮮明對比:2014年的時候,整個心血管病房只住了六七個病人。彼時,這所醫院正經歷生死存亡的嚴峻考驗,面臨著許多民營醫院共性的困境:大型醫療設備閑置睡大覺。醫院規劃床位3000張,實際只開放1000張,住院患者只有300人,床位閑置率高達70%。醫護人員比病人都多,護士晚上值班都害怕。環境優美、設備先進、患者少噪音小,成為電視劇拍攝“圣地”,多部火爆的醫療劇在這里拍攝。
如此尷尬局面和強烈反差背后,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燕達醫院硬件一流,但醫護人員技術水平與北京大醫院不可同日而語,難以取得患者信任,另一方面燕郊雖有數十萬北京上班族,但其北京醫保卻無法在當地醫院使用。
命運轉機出現在2014年。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列入國家戰略,燕達醫院成為京津冀醫療合作的一個試點單位。
“非常感謝各級領導的信任,朝陽醫院心臟中心是深度‘植入’燕達醫院,委派我作為代表前來開展日常醫療工作,感到身上的擔子很重?!北R長林回憶起6年前的情景說。
“我們來了以后,首先重建這里醫患之間信任。好多病人慕名前來,看病的時候問,我在這兒手術,有沒有北京專家?我說有,我就是。”盧長林印象特別深的是,他給一位姓高的阿姨看了自己胸前佩戴的雙證胸牌——一個是北京朝陽醫院的胸卡,一個是燕達醫院的胸卡。阿姨當即說,好!我這么大年紀就交給你了。
“過去,當地人要到燕達醫院看心腦血管疾病需要很大勇氣,大部分患者都是直奔北京大醫院,但很難掛上號。北京的專家來了,方便了我們群眾,還給我會診,特別有效?!闭谘噙_醫院住院的一位患者說。
6年的時間里,盧長林帶領團隊堅持“視病猶親、追求卓越”的工作理念,在燕達醫院逐步建立起心臟中心、CCU、導管室和胸痛中心、心臟急診綠色通道,讓北京大醫院的優勢醫療資源和管理模式在這里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隨著京津冀發展戰略的不斷深入,這里的變化超乎想象。
“我剛來時,科里一天只收治了兩個病人,這在朝陽醫院簡直無法想象?!北R長林說,現在不少患者都奔北京專家而來,醫院每年介入治療數量從個位數躥升到2000多例。
(二)
2018年12月,燕達醫院成為河北省首家獲批的民營三甲綜合醫院。短短幾年時間,這家醫院走過了公立醫院三四十年的發展歷程。
據了解,燕達醫院不僅能夠讓河北廊坊地區百姓在家門口就享受到北京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而且實現跨省異地就醫結算。2017年,燕達醫院被認定為京冀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定點醫療機構,可以更好為京冀患者服務。醫院開通了北京醫保窗口,通州、順義、平谷等地一些北京患者,開始跨過潮白河來燕達醫院看病。
近年來,在盧長林專家團隊的帶動下,燕達醫院取得了一個又一個醫學突破:國內首例嚴重動脈導管未閉在這里成功實施封堵術,在河北率先成功實施復雜心臟病的希氏束起搏治療,成功實施河北首例微創小切口體外循環二尖瓣置換術……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燕達醫院的急診心臟重癥病人增加了逾百分之三十,京津冀三地的病人紛紛來就診,導致醫院接診壓力驟增。盧長林嚴格執行“應收盡收、應治盡治”的政策,同時實施嚴格篩查,一方面不讓任何一名沒有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失去救治機會,另一方面一旦遇有確診新冠肺炎的患者立刻送往指定醫院集中救治。有一位疑似心梗的北京患者,輾轉來到燕達醫院。盧長林爭分奪秒,及時救治,患者終于脫離生命危險……這一幕只是盧長林的日常。
盧長林說,一個好的口碑建立需要有一個過程,朝陽醫院毫無保留地把優質的資源和優質的設備和先進的理念快速植入燕達醫院,讓其醫療水平短時間進入快車道。
(三)
面對醫療人才的嚴重缺乏,沒有虹吸人才的實力,只能從“速成”下手。燕達醫院將具有一定工作經驗的醫生和護士送到朝陽醫院心臟中心實地學習。燕達的醫療團隊在每天處理常規和突發的危急重癥中逐漸成長。
時間就是生命。燕達醫院開通了急診心肌梗死救治的綠色通道,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全天候運轉,成為一條生命通道。而以前,這個區域內一旦有急性心肌梗死,只能轉運到北京。盧長林以身作則,每次啟動急診綠色通道都親自到場,開展急診介入手術。他手把手教年輕大夫學查體、讀心電圖、開展介入手術、用呼吸機和生命心電監護儀。
為了讓燕達醫院心臟中心能達到北京市的三甲醫院心臟中心的同質化水平,超聲心動、平板運動試驗、動態血壓監測、長程心電監測這些輔助檢查,盧長林都安排了相關人員前去進修學習。此外,他努力將北京市三甲醫院的臨床查房水平揉合進來,除了朝陽醫院專家,還邀請眾多來自北京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北京同仁醫院等專家前來指導各類臨床業務的開展與提高,包括病歷書寫規范、重癥病人管理技術、重癥血流動力學監測、實驗室快速檢測項目等,從方方面面提升了燕達醫院的醫療水平。
醫、教、研三駕馬車,燕達醫院心臟中心團隊不甘人后。盧長林作為學科帶頭人,獲得了國家自然基金項目資助的合作項目一項,以及多項其它省級和北京市級科研基金項目。此外,牽線燕達醫院成為河北醫科大學的教學醫院,成為本科生實習的培養基地,也成為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基地。這標志著燕達醫院從“一無所有”,開始具有 “栽培育人”的實力。同時,開設了燕達心臟中心的各級各類(國家級、國際級和省市級)專業學習班,每年多次邀請三河市里各級內科醫生、心血管醫生來參會,培訓他們的醫療能力,將燕達心臟中心的影響力由點擴張到面。
“國家的號召,領導的支持,團隊的努力,家人的付出,才讓自己有底氣。不能辜負大家的信任,鼓起了勇氣一定要繼續下去,為醫療行業京津冀一體化摸索一些實踐經驗?!? 盧長林說。
京津冀協同發展正逢其時。如今,河北已有400多家二級以上醫療機構與京津開展合作,合作項目突破500個。像盧長林一樣在河北省工作的北京醫生已超過1200人。
盧長林說:“為國家的戰略,為國家資源的再配置做出貢獻,這是很偉大的事情。”(完)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河北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