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戰“疫”的打響,誰也不會知道將會面對的是什么,亦或嚴峻亦或流汗,亦或殘酷亦或沒有歸路!北京朝陽醫院的醫護人員,在這次大疫面前,在保衛民眾生命和健康的關鍵時刻,沒有一個人害怕、更沒有一個人退縮,深刻踐行了我院“精醫重道 和合致遠”的精神,乳腺外科護士王霞就是其中的一位優秀代表。
身為中共黨員、主管護師的王霞自畢業就一直工作在朝陽醫院的護理崗位上,至今已有15年了。在這場“新冠肺炎”阻擊戰中,她表現出過硬的操作技能和樂觀豁達的心態,作為普外科一病區的代教老師和靜療專科護士,加上多年外科監護工作經驗,她對于急救技能和危重患者搶救管理等知識儲備也很全面。在15年的護理工作生涯中,她踏實肯干,業務精進,表現出較高的綜合素質,是一位名副其實的護理專業行家里手。
努力鉆研護理知識和技能的“螺絲釘”
多年來,王霞一直承擔著普外科的代教工作,并且陸續承接了高職學生危重癥和外科護理的部分理論授課。同時,她還一直負責普外科一病區繼續教育及靜療相關工作,對科室落實護理常規、操作規程、安全管理、質量管理等業務性工作做得十分扎實、到位。在授課過程中,憑借自己的學識、自信的心態與扎實的功底,收到了學生的一致認可和好評。
為了更好地當好一名教師,保證所授內容的科學性和嚴謹性,她沒有停止過對自身的知識儲備和業務能力的學習。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王霞取得了高等教育執業證書,成為了一名真正的教師;并且于2019年底順利通過答辯,取得了首都醫科大學護理碩士學位,并將所學知識不斷應用到護理實踐之中。

好似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
此次疫情來襲,她義無反顧沖鋒在第一線,服從醫院的整體安排,先后到“朝陽緩沖二病區”、“朝搶緩沖二病區”工作。從建章立制到梳理流程,每一項工作都做得井井有條。盡管每班都有大量信息撲面而來讓人應接不暇,但是王霞特別善于打破自己固有的行為模式,不斷適應新環境,每天扎實工作,事無巨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心電監測,呼吸機,輸液泵,注射泵等設備使用起來得心應手,表現的獨立果敢,從容淡定,為伙伴們樹立了良好的標桿。王霞經常說的一句話是:“護士這個職業是與生命在博弈,我們要變壓力為動力,盡快成長,嚴陣以待,方得心寧。”實際工作中她也是這么做的。

王霞(左二)在工作中
在朝搶,她和戰友們激流勇進,一直保持著自信昂揚、積極樂觀的學習精神和工作狀態,充分發揮自己的教師角色,不斷將更新的防護知識及時傳達給一線醫務人員;組織護理團隊學習,講規范,講流程,講化療,始終保持專業和專注來面對每一個接受培訓的成員,幫助戰友們練就基本功,做好知識和能力的儲備,為“戰”疫情注能。

王霞(右一)在為朝搶中心護士授課
筆耕不輟的“戰地記者”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我院許許多多的醫護人員,他們離開家人,堅守一線,守護患者,“舍”棄了小家的團圓,“守”護了千家萬戶的大團圓。她看到了這一切,從大年三十開始,每天工作之余,稍有空閑就坐在電腦前,及時詳細的記錄身邊的同事、戰友的一線工作、生活點滴,成為一位正能量的傳播者,用來鼓舞和激勵所有在一線戰斗的醫務工作者,截止目前,已經在我院官方網站上發表了30余篇反映醫院先進感人事跡的新聞稿。
在她的文字里,講出了朝陽人的堅持和勇敢;在她的照片里,看到了朝陽人眼中的堅定和希翼。她說:“2020年春節,注定是一個不同尋常的農歷新年,這段時間發生的每一件事,參與戰斗的每一位戰士,都值得被記錄,被記住。”
女兒眼中打敗病毒小怪獸的“大俠”
抗“疫”伊始,王霞工作在一線緩沖病房,早出晚歸,幼小的女兒就交由姥姥姥爺照顧,兩位老人每日反復叮囑王霞要做好防護,好好工作,并對她說:“你就放心工作,孩子交給我們,你啥也不用惦記,照顧好自己。”
女兒貓貓也很懂事:“媽媽是要去照顧病人的,我能照顧好自己,外面有新冠病毒,我不出去,等媽媽打敗了病毒,我們再一起出去玩。”她被孩子稚嫩又似懂非懂的樣子感動得眼淚在眼眶里直打轉,強忍著沒有流下來......
媽媽有給貓貓寫信的習慣,女兒每封信都如獲至寶似地藏在她的百寶箱里,等著長大了再細細讀來,這次媽媽是這樣說的:“......寶貝,媽媽也很想陪你,可是現在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媽媽去做,更多的人需要媽媽,這是媽媽早已在心里做好了準備去做的,也是媽媽愛你的一種方式,將來你長大了,面對相同的事,我想你也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女兒眼中的媽媽
疫情讓我們見證了無數醫護人員的堅定和專業,王霞和眾多奔赴一線的醫護人員一樣,既平凡,又很偉大!
她們其實不是天使,只是一群普通人披上了使命的外衣。他們也是血肉之軀,也有喜怒哀樂,但是他們把情緒都藏于白衣下,投身于疫情防控、救治患者之中。
她們義無反顧逆向而行,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黨員誓言,讓人民得以重拾健康,延續生命,書寫芳華!
張雪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