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春節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春節。人們本應闔家團圓,走親訪友,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們的春節失去了年味。全國人民都要自覺居家隔離,全國人民都在為武漢祈福。疫情洶涌突然,讓人猝不及防,數以萬計的醫務人員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馳援武漢。北京朝陽醫院西院體檢中心副主任徐愛民,身為一名共產黨員,科室負責人,憑借多年的職業素養和非典時期的戰斗經驗,他敏銳地聽到上陣的軍號已經吹響。
春節假期未過,徐愛民就向醫院黨委遞交了請戰書,表示自己隨時可以去支援武漢。1月30日,院領導交給他一個艱巨的任務——火速參與組織籌建北京市石景山區新冠肺炎定點醫院。
此次任務對徐愛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跨工作領域的挑戰。面對非常時期的非常任務,他堅定信念,向黨組織保證,在區委、區政府、區衛健委的堅強領導下,一定全力以赴,圓滿完成任務!
一切來得那么突然,他抓緊采購物品,收拾行囊;一切又都那么的自然而理所應當,他平靜地與家里老人、妻子、孩子告別,向他們交代些注意事項。他與家人都知道,此行的目的地將是沒有硝煙的戰場,帶著對家人的不舍,他堅定地踏上征程。
小愛大愛面前取大愛。在疫情面前,有許許多多的勇士,不顧自身安危,無怨無悔地堅守在一線。國難當頭,他們放下了心中的思念,放下了身上的疲憊,放下自己的小家,奔赴抗擊疫情的第一線。
徐愛民由一名醫生,轉身成為了一名院長,他肩上的責任更重了。他需要在短短幾天的時間里籌建出一個全新的石景山區新冠肺炎定點醫院,收治確診和疑似患者。

然而,到了改造現場,徐愛民才發現,他要面對的問題和困難遠比自己想像的要多得多,一切都要從零開始。他需要在短短幾天內配套完成好傳染病房的三區兩通道設置。
徐愛民親自帶領工作人員從搬桌子、移病床、打掃衛生、安裝儀器設備干起,忙得經常忘記什么時候吃飯,晚上幾點休息。只要想到明天的任務會更加艱巨,他就覺得時不我待。他每天晚上都要和現場施工人員總結,發現不完善的地方,第二天盡快處理,每天都把第二天的工作計劃制定好,然后,布置實施。這個過程中有許多意外、困難和故事。
新冠肺炎患者普遍需要氧療。細心的徐愛民發現氧氣供給是個迫在眉睫的大問題。原來這個醫院中心氧氣站設立在一樓的樓梯隔斷間底下,采用的是四個氧氣瓶串聯的供氧方式,即使只有十個患者間斷吸氧,也需要每天更換兩次氧氣瓶。以前都是靠人工巡視發現氧氣瓶壓力不夠再更換氧氣瓶。現在改為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隔離病房后,一樓已成為污染區,不再適合工作人員經常巡視。病房改造后,為了消防安全,氧氣瓶也不能過多儲備,原先的工作流程和方式都不適用了,這可怎么辦?
一道難題擺在徐愛民面前。但麻煩的是這里的施工人員對氧氣站的設備不了解,了解這個設備使用的工人李師傅人又在大興農村,當時又值春節假期,患者的吸氧問題如何解決?一切都是未知數……徐愛民緊急和負責安裝的師傅溝通,最后一致決定:“都是為了抗疫,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兩個小時后,李師傅自帶設備來到了石景山區定點醫院,通過增加四個氧氣瓶作為備用供氧的方式初步解決了氧氣供應不足的問題,可以滿足二十多位患者同時吸氧。
但氧氣壓力不夠時,如何及時報警提示的問題又擺在了徐愛民的面前,尤其是在使用無創呼吸機時如果突然斷氧,后果將不堪設想。徐愛民和李師傅研究起了中心供氧站的電子閥門,最后決定在電子閥門處安裝上了一個傳感器,通過穿樓打洞將壓力報警器安裝到了病區護士站,氧氣的持續供應問題,氧氣不夠時的壓力報警問題在氧站改造的第三天全部解決了!
徐愛民懸著的一顆心剛剛放下了一些,又一個緊迫的問題擺在了他面前,新病區需要化驗室,可是這里原先只是普通病房,選址需要面對許多難題,例如需要保證通風,需要有上下水,需要電源……首先選址問題確定后,設備功率多大﹑設備尺寸多大﹑設備多重,這些來自施工人員的一連串問題再次讓臨床醫生出身的徐愛民一時間難以解決。他趕緊請教有改造醫院實驗室經驗的人員來協助解決。這時,來自首鋼醫院的檢驗員趙炎又提出了一個棘手問題,下水道太窄,下水不暢,生化儀沒有過濾水無法使用!而這時距上級要求醫院接收患者的時間只剩兩天了。
時間緊迫!等不及施工人員了!徐愛民和趙炎一起決定借工具自己動手改造下水道。他們不怕臟和累,等施工人員過來的時候,他們已經做好了下水道的出口,等過濾機送到時,他們也是直接上手,配合廠家安裝人員接好設備,生化儀的上下水問題都得到了解決。
徐愛民帶領大家在短短的六天時間內設立了三個病區,一個全新的化驗室、一套移動DR設備。同時配備完善了遠程網絡傳輸系統,放射科的拍片圖像可以直接傳到上級醫院,相關病歷資料也可以通過遠程網絡系統輸入專家庫,可以隨時請專家會診,保證了定點醫院的醫療護理質量安全。
定點醫院的設施建設完成了,徐愛民又迎來一個“新課題”——新環境、新醫院、新病區、新人員。所有醫、護、技人員均是從區里7家醫院抽調來的精兵強將,每個人有自己的工作方式、工作習慣、性格特點,需要把這些人團結起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發揮他們每個人的強項、優勢,聚小力匯成一股強大的“抗疫”力量。
徐愛民利用上班、下班,生活時間仔細觀察,逐漸了解每個人的優勢和特點,集中發揮優勢,人盡其才,各司其職,使大家在各自崗位達到協調統一。在徐愛民的帶領下,大家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彼此認同,彼此團結,通力合作,積極向上,工作起來絲毫沒有怨言。
在新醫院,面對人員不足尤其是缺乏保潔人員的問題,醫療垃圾回收成為一個大問題。這時,身為院感護士,同時又是兩個孩子媽媽的周松主動請纓,對涉疫廢物處理嚴格設計出一整套流程和操作規范,圓滿完成任務……
醫護人員到位后,徐愛民立即帶領大家投入到了緊張的前期培訓中。新版治療指南、規章制度、操作流程等學習,加強實踐工作加強醫務人員自身的安全防護,嚴格穿脫隔離衣、院內感染控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最新診療常規等培訓。以及加強消防預警,明確安全標識及安全通道。經過前期緊張的4天密集培訓、強化訓練、學習新版指南,“惡補”新冠病毒肺炎最新診療方案。全體醫護人員進行了考核,合格率100%。


在大家的努力下,2月7日下午15時開始收治新冠確診患者。這一天,徐愛民一直忙到深夜。2月8日一早,徐愛民又精神百倍地帶領大家投入了緊張的查房、病例討論、請中醫專家會診的工作中。在這第一批收治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中,有一對年輕夫妻,對新環境產生了莫名的恐懼感,對是否能和愛人安排在一個病房,生活用品是否齊全等等都產生了不安。徐愛民和同事們做了大量細致入微的工作,后來這對年輕夫妻出院時給徐愛民和醫護人員寫下了情深意切的感謝信。

2月11日晚上22點,他突然接到石景山區衛健委電話,要求馬上收治疑似患者,開放疑似病區。這意味著馬上需要安排一套醫護人員到疑似病區當班,準備接收患者。徐愛民從晚上23點進入病區,協調收治患者,一直到凌晨3點,稍事休息,凌晨6點又換上防護服到病區,對所有患者進行了查房、下達醫囑及處理意見。由于工作繁忙,以往的工作生物鐘完全打亂,徐愛民常常中午要到13-14點才能吃上午飯,晚飯更是直接推遲到21點,休息睡眠時間更是壓縮了不知道多少,這些對徐愛民來說已經是常態了。
一切付出終將迎來曙光!2月13日下午,石景山區一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確診患者在定點醫院醫護人員的精心醫治下康復出院,這是石景山區第一例出院患者。


徐愛民也有累的時候,也有疲倦的時候。“最可怕的敵人,就是沒有堅強的信念!”所以他在心里始終有一個信念,“不斷努力!在不同的戰場上和馳援武漢的勇士們并肩作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