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
"驚魂12小時"——記中國第26批援幾內亞醫療隊跨國大救援
2017年12月21日下午2:30,北京已是寒風刺骨,但在地處西非的幾內亞首都科納克里,依然吹著這里旱季特有的熱風,空氣中彌漫著從沙漠吹來的沙塵和燒柴草的味道。此時,中國第26批援幾內亞醫療隊隊長李曉北正在中幾友好醫院會議室里與幾方醫務人員熱烈商討著籌備醫學論壇的事情。突然,急促的電話鈴聲響起,一個陌生的異國號碼顯示在李曉北的手機屏幕上,仿佛襲來一種不祥的預兆。
焦急的聲音從電話另一端傳來:“我是中國第19批援塞拉利昂醫療隊隊長梁力暉,我們這里有一名中國商人今天凌晨突發昏迷,生命垂危,考慮腦出血,可能需要行腦室引流術,但是我們醫療隊沒有配備神經外科醫生。聽說你們有專家,能否…”
李曉北沒有一絲猶豫:“沒問題,我們全力配合…”他快步走出會議室,撥通醫療隊神經外科主任醫師楊新乾的電話,發送患者顱腦CT照片,再聯系醫療隊危重癥專家王爍……,一系列動作,李隊長瞬間完成,為了挽救同胞的生命,不能有片刻耽擱!此時,楊新乾正在手機上查閱患者的CT照片:右側丘腦出血,破入側腦室、第三腦室、中腦導水管及第四腦室;中線向左側移位,腦水腫明顯。通過電話和對方醫務人員溝通之后,他迅速做出決策:應盡快行側腦室引流,減低顱內壓!否則,一旦腦疝發生,后果不堪設想。可是……幾塞兩國首都相距300余公里,根據當地的交通環境,全程駕車需要6-7個小時,還不包括通過邊防關卡以及諸多檢查站的時間。如此之重的病情,患者能堅持到我們到來嗎?
圖1 患者CT
圖2 幾內亞首都科納克里到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路線
此時時針已指向下午3點。時間就是生命,大家馬上行動!
李曉北負責聯系中國駐幾內亞使館參贊邱先明辦理過境事宜;楊新乾馬上準備腦室引流術所需的穿刺針、電鉆等神經外科手術設備;王爍立刻準備搶救所需氣管插管與深靜脈穿刺套裝,以備不時之需;麻醉科醫生李志剛拿來了腰椎穿刺包;藥師邱爽備齊了應急藥物;翻譯周雪瑩為大家準備路途中所需的食物、飲水……
圖3 隊員們出發前準備物資
所有物資在1小時內全部準備完畢。李曉北決定:親自帶隊,由神經外科專家楊新乾與危重癥醫學科專家王爍組成救治小分隊,前往塞拉利昂實施跨國救援!
時針尚未指向4點,吉普車已如風一般沖出了醫療隊駐地。
圖4 救援小組乘坐吉普車駛出駐地
幾內亞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這里的一切基礎設施均不完善。道路坑洼不平,公路補給幾乎沒有……救援小組的隊員們很快領教了這里道路狀況的惡劣。路面密布坑洼,柏油斷裂,紅土裸露。汽車碾過后揚起的塵土使得眼前一片模糊,道路兩旁的樹木被揚塵染成了紅色。汽車不時經過小村鎮,路旁兜售商品的小販占據了大部分路面,汽車只能在人群中艱難前行。
圖5 赴塞拉利昂道路坑洼不平
離開城市,通訊信號時有時無,為了及時了解患者情況,楊新乾緊盯手機,一旦信號恢復便抓緊聯系塞方隊員,以隨時掌握第一手資料。隊員們一直討論著患者的病情,設想了各種可能的情況,并討論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圖6 為第一時間救助患者,醫療隊員深夜趕路
天很快黑了下來,汽車繼續行駛在顛簸而狹窄的公路上。突然,前方出現了晃動的光亮,一位手持電筒的軍警示意停車,借著車燈,能夠看見前方拉起了警戒線。快到邊境了,這是第一個檢查站。
李曉北拿出公務護照和中國駐幾內亞使館緊急出具的外交照會,準備接受檢查。出乎意料的是,對方看到我們的服裝與車牌,“C’est médecin chinois!!(這是中國醫生)”,抬手示意放行!大家正在驚奇的時候,李曉北的手機鈴聲響起:“我是河南國際的幾內亞項目負責人石高飛,剛才您的手機打不通。我們正在幾塞邊境勘探修路事宜,聽使館說你們要去塞拉利昂救人,我們已經和幾方軍警打好招呼,對方非常配合。后面還有3道關卡,他們都會立即放行。”聽到這些,隊員們的心中涌出一陣暖意。
果然如石高飛所說,后面的關卡聽說是中國醫療隊車輛,均立即放行。吉普車順利到達幾塞邊境,隊員們見到了已在那里焦急等待的前來迎接的塞拉利昂華商會長張科和援塞醫療隊長梁力暉一行。
圖7雙方醫療隊員在邊境匯合
雖說是邊境檢查站,但這里一片漆黑,張科帶領大家來到了移民局辦公室,只有這里還有一個辦公室保留著一絲亮光。
圖8 李曉北與楊新乾到達邊境后見到前來迎接的人員
“我們得知你們要來,已經通知了這里的移民局。本來是7點鐘下班,我們讓他們派人等候,直到你們到來。”張科說。大家看表,已是晚上7點30分整。
由于塞方華商會的安排,對方有移民局車輛開道,而且塞拉利昂的公路狀況要比幾內亞好得多,隊員們順利通過了塞方的邊境關卡。汽車風馳電掣般駛入了塞拉利昂-中國友好醫院的大門,這時已是夜間11點30分。
“患者呢?”楊新乾焦急地問。
“專家們先吃點兒東西吧?”張科說。
“不用了,患者要緊。我再看看CT。”
“這是今天上午10點鐘剛做的CT,給您。我們這里條件有限,塞中醫院沒有CT設備,這是我們聯系當地另外一家醫院做的CT。”
楊新乾手里拿著CT片,在燈下觀看。突然,屋內一片漆黑!停電!
圖9 神經外科專家楊新乾在手電的照明下向家屬交待病情
“這里和幾內亞一樣,停電是家常便飯。不過醫院有發電機,一會兒就會來電。”塞方醫療隊長梁力暉說。
時間在一分一秒過去,大家心如火焚。楊新乾等不及,已經在手機的燈光下看起了CT片。幸好如大家所愿,約3分鐘后,屋內燈光再次亮起。來電了,大家松了一口氣。
病房里,患者側臥在床上,淺昏迷,躁動,無法聽從指令。楊新乾立刻查體,患者深大呼吸,血壓達到170/115mmHg,雙瞳孔光反射遲鈍,左側直徑1.5mm,右側直徑2mm,腦膜刺激征陽性……顱高壓危象!一個可怕的詞匯浮現在楊新乾的腦海中,這是神經科患者最危險臨床征象之一,隨時有可能發展為腦疝而導致呼吸心跳驟停,危及生命。
圖10 楊新乾術前查看患者
“沒啥猶豫的,手術吧!”楊新乾說。這是腦室引流的絕對指征。
塞方醫療隊監護室護士長鄧全英立刻準備手術用品。與此同時,王爍也準備好了一切搶救所需器材。
楊新乾簡要向家屬交代病情后手術立即開始,然而患者腦出血、高顱壓引起的躁動給手術操作造成了極大麻煩。患者不斷地翻身、擺頭,楊新乾根本無法正常操作。
“鎮靜吧!”王爍和塞方危重癥科醫生劉宇商量后說。
10mg安定推入患者靜脈后毫無效果,患者依然躁動。
“有丙泊酚嗎?”王爍說。
“有,不過患者的呼吸……好像不太好。”
“我來負責呼吸,不行就插管,情況危急,耗不起!”王爍胸有成竹地說。
4ml丙泊酚推入患者靜脈,患者安靜下來。王爍緊盯著監護儀的血氧監測,95%...90%...85%...始終沒有看到患者的自主呼吸出現,怎么辦?
“舌后墜!”王爍迅速判斷病因后熟練地用仰頭抬頦法打通患者的氣道,患者自主呼吸恢復,血氧很快又恢復到了95%以上!
幾分鐘后,穿刺針已準確刺入患者側腦室,“給我準備引流管……”楊新乾說。
“找了,真沒有!怎么辦?”大家又開始緊張起來。
“沒關系,給我拿一根輸液延長管。”楊新乾靈機一動。
很快,一根引流管在楊新乾的現場制作下成功與穿刺針連接,淡紅色的腦脊液從引流管里快速流出,大家都被楊新乾的高超醫術和隨機應變的機智所折服。手術成功了!
圖11 手術結束后兩支醫療隊參加搶救人員與家屬在患者床前合影
術后,當丙泊酚的作用去除之后,患者沒有再出現躁動,生命體征也逐漸趨于好轉,治療有效!隊員們臉上緊繃的肌肉終于可以暫時松弛一下了。此時墻上的時鐘正指向凌晨兩點,距離援幾醫療隊接到緊急電話尚不足12小時!
看到患者情況穩定,實施手術的專家們才感到饑腸轆轆……從科納克里駐地出發到現在,他們只是喝了一些礦泉水。
“走,去我們食堂先填飽肚子吧!”梁力暉說。
當一碗碗普通的雞蛋面端上桌的時候,隊員們已迫不及待,從他們狼吞虎咽的樣子可以看出,“今天的面條真香啊!”
圖12 手術結束后,參與搶救的隊員正在用餐
第二天早晨9點,李曉北帶領楊新乾、王爍兩位專家再次來到病房。這時,患者已經可以對指令做出正確反應,也能進行清晰的語言表達。大家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圖13 楊新乾查看術后患者傷口情況
圖14 兩國醫療隊員在塞中友好醫院主樓前合影
“一會兒我請大家吃午飯!”張科說。
飯桌上,熱氣騰騰的餃子端上來了。
“今天是我們的傳統節氣——冬至,要吃餃子。來來來,大家不要客氣,盡情享用。雖然這里沒有冬季的寒冷,但是餃子還是要吃的哦!”張科說。
冬至,這個中國寒冷冬季的節氣。但是,在這里,在幾內亞和塞拉利昂兩國華人的心中,正燃燒著一種濃濃的大愛情懷!正如這熾熱的非洲大地一樣,寬廣、豪邁......
祝愿這位同胞早日恢復健康!
經過短暫的休整,赴塞參與救援的隊員們來不及洗去一身疲憊,馬不停蹄原路返回到駐地,繼續自己緊張工作,但患者的安危一直被大家掛念在心中。患者的病情隨時通過網絡推送到大家的手機上。三天后,當復查的CT結果顯示患者第四腦室及中腦導水管內積血消失,腦水腫明顯消退,并且患者癥狀明顯改善,已經能夠進食,被出血阻塞的腦脊液循環已經通暢時,大家才徹底松了一口氣。
圖15 復查CT顯示第四腦室及中腦導水管內積血消失,腦水腫消退
這是中國第26批援幾內亞醫療隊首次前往第三國完成緊急醫療任務,也是中國援非醫療首次通過兩隊之間鼎力協作,在12小時內成功實施的跨國大救援。救援中,中國駐幾、賽兩國使館、海外中國企業、華商會組織與醫療隊戮力同心、眾志成城。所有人的行動匯成一句話:同胞,為了你的歲月靜好,會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因為共同的祖國——中國!
圖16 兩支醫療隊參與搶救人員臨別前合影
當地時間2017年12月27日于西非幾內亞 文章編輯 于澤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