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歲的金老先生因骨折住院,第2天,醫師為他實施了手術。術后金老先生恢復得很快,轉眼到了術后第7天。護士李晶像往常一樣巡視病房,細心的她發現老人神情淡漠,有點所答非所問,做功能鍛煉也不像以往那樣配合了,這與平時爽朗健談和思維清晰的他判若兩人。李晶立即向管床醫師匯報了情況。醫師查看病人時,發現金老先生均能正確回答提出的問題,也能按指令完成相應動作,基本神經查體未發現異常。但是,李晶護士絲毫沒有松懈,依然密切觀察著,下班前還囑咐夜班護士繼續留心。第二天一早,李晶換上白衣,就趕去看金老先生,她發現,平時熱情的老先生變得待人很冷淡,交班時,李晶將自己的疑惑提了出來。夜班護士也反映,金老先生前一天夜里出現了大便失禁。主管醫師立即再次查看病人。果然,金老先生雖然能夠正確回答問題,但反應比較遲鈍。經神經內科樊醫師會診,考慮腦梗死可能性較大,建議急做腦核磁共振檢查。最終,金老先生被確診為左額葉新發腦梗死,當日就轉入神經內科治療。
神經內科樊醫師感嘆到:“太神了!看來,護士有一雙‘火眼金睛’,而且很了解患者的生活習性。”原來,像這樣額葉的梗死通常僅僅表現為感情淡漠,并沒有常見的嘴歪、眼斜癥狀,不是非常了解患者的人是極不容易發現的。骨科護士的精心護理和細致觀察,使金老先生及時地得到了診治,避免了病情的惡化及后遺癥的發生。事后,家屬感謝說,“你們的認真與細致救了我父親,真是細節決定成敗呀!”醫護人員卻說:“這要歸功于優質護理服務。”
原來,骨科護理組自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活動以來,實行床位包干到人的分組管理護理服務模式,使每位患者從入院到出院都由固定的責任護士護理。護士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守在患者床邊,及時捕捉患者細微的病情變化,并迅速反饋給主管醫師。金老先生的事就充分體現了優質護理服務帶給患者的好處。(西區骨科 王劭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