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朝陽醫院常營院區胸外科團隊成功完成一例達芬奇機器人輔助高難度食管癌根治術,患者術后恢復良好,順利出院。這一病例的成功,不僅展現了醫院在多學科協作(MDT)模式下的綜合實力,更凸顯了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在復雜胸外科手術中的技術優勢,同時也彰顯了朝陽醫院胸外科強大的綜合實力。
病情復雜 多學科協作 精準制定方案
2個月前,患者張先生因進食困難就診于朝陽醫院常營院區胸外科,通過胃鏡檢查確定食管中下段占位性病變,病理確診食管鱗癌。在完善術前評估時發現多支冠脈重度狹窄,診斷患者為極高危冠心病患者,隨時可能突發心梗。胸外科與心外科、心內科、腫瘤科、麻醉科立即啟動 MDT 緊急會診,決定分階段治療。先由心外科團隊實施冠脈搭橋改善心肌血供,待心臟功能穩定后再處理食管癌。這一決策打破了“單科優先”的傳統模式,為后續治療奠定了關鍵基礎。
心臟術后再迎挑戰:多學科協作“二次攻堅”

胸外科主任胡濱操作機器人
冠脈搭橋術后2個月,張先生恢復良好,胸外科團隊始終關注著患者食管癌的治療窗口期。經MDT二次評估,患者需盡快接受根治性手術。面對患者心臟術后恢復期短、心肺功能脆弱、食管癌手術創傷大等多重風險。此時,常營院區胸外科的達芬奇機器人微創手術平臺成為破局關鍵。胸外科主任胡濱、副主任苗勁柏帶領全科醫師經過全科討論、慎重評估,認為機器人手術的三維視野清晰,機械臂的靈活操作可在狹小縱隔空間完成高難度游離,結合胸腹腔鏡聯合入路,與常規微創相比,更能減少手術創傷。這一方案得到心外科、麻醉科、重癥醫學科的一致認可,形成“心臟功能維護 - 機器人精準切除 - 全周期加速康復”的一體化診療路徑。
達芬奇機器人顯優勢 手術精準高效
手術由胡濱主任、苗勁柏副主任及胸外科醫師趙彥主刀,原副院長、胸外科主任侯生才教授也親臨指導。借助達芬奇手術機器人,術中三維高清視野將血管、神經清晰放大10倍以上,機械臂540度靈活旋轉突破人手操作極限,精準避開重要臟器。手術在機器人輔助下順利完成。
圍手術期全程護航 筑牢生命防線

手術中
為保障患者安全,各學科團隊圍手術期展開“精準協作”。麻醉科醫師齊一莎全程護航,針對患者冠脈搭橋術后特點,采用個體化麻醉方案,實時監測血流動力學,確保循環穩定。術后監護團隊制定“階梯式脫機計劃”和“目標導向液體管理”,結合早期腸內營養支持,有效預防肺部感染等并發癥。胸外科醫護協作,術前術后疼痛管理、呼吸訓練和營養干預,使患者順利恢復,術后1周即達到出院標準。

患者術后

胸外科團隊與患者合影
朝陽胸外:以技術為筆 書寫生命新篇章
從“進食哽噎”到“雙重重疾”,從“心臟搭橋”到“機器人食管癌根治”,張先生的救治歷程是朝陽醫院胸外科“早期排查-精準診斷-多學科攻堅”的縮影。科室始終相信,每一次對技術禁區的突破,都是對“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踐行——以達芬奇機器人的“精準之眼”、多學科協作的“智慧之力”、全周期管理的“人文之心”,為每一位患者筑牢生命的“胸腔防線”。
未來,朝陽醫院胸外科在全院的支持下將繼續深化“微創技術+多學科協作”模式,推動精準治療邁向更高水平,為患者提供更優質、更高效的醫療服務。
胸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