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日起,北京朝陽醫院本部院區感染和臨床微生物科實驗室開展感染科呼吸道六項病毒核酸檢測(甲乙流/合胞/腺/副流感I/III)。
為了便于指導臨床應用,根據2022年《兒童呼吸道感染病原體核酸檢測專家共識》及2021年《成人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診療專家共識》簡介如下:
近年來,各類呼吸道感染頻繁發生,全國各地均出現呼吸道感染病例增多情況。由于呼吸道感染病原體種類較多,不同病原體感染引起的臨床癥狀和體征都較為相似,難以通過臨床表現、胸部影像學做判斷,不同呼吸道病原體的病程和治療方法也存在顯著差異,為了更加精準地提供呼吸道感染病原學檢測,迅速明確診斷,幫助制定正確的治療方案,減少重癥病例發生,現感染和臨床微生物科開展呼吸道六項病毒核酸檢測(甲乙流/合胞/腺/副流感I/III),通過一份標本能夠同時檢測六種常見的呼吸道病毒,可更全面、更快捷地輔助臨床對呼吸道系統疾病的診治工作。該項目在門診開展,便于臨床對疑似患者盡早篩查,采取恰當的治療方案,減少并發癥,及時鑒別混合感染。
考慮進行感染科呼吸道六項病毒核酸檢測(甲乙流/合胞/腺/副流感I/III)的情況包括:
普通呼吸道感染:患者具有咳嗽、噴嚏、鼻塞、鼻涕、咳痰、發熱、咽喉充血、咽喉干癢等癥狀。
流感癥狀及鑒別診斷
流感癥狀患者:患者發熱伴急性呼吸道癥狀、發熱伴基礎性肺疾病加重、住院患者在疾病恢復期出現發熱(伴隨或不伴呼吸道癥狀);
其它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炎、扁桃體炎、鼻炎、和鼻竇炎;
其它下呼吸道感染:流感有咳嗽癥狀或合并氣管-支氣管炎時需與急性氣管-支氣管炎相鑒別;合并肺炎時需要與其他病原體(其他病毒、衣原體、細菌、真菌、結核桿菌)導致的肺炎相鑒別。
社區獲得性肺炎特定臨床情況下的呼吸道病毒篩查:聚集性發病、初始經驗性治療無效、重癥社區獲得性肺炎、特殊影像表現-雙肺多葉病灶以及合并基礎疾病-免疫缺陷。
感染和臨床微生物科呼吸道六項病毒核酸檢測(甲乙流/合胞/腺/副流感I/III)意義:
該檢測通過一份標本能夠同時檢測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I型和副流感病毒III型的病毒核酸。為呼吸道病毒的早期診斷提供有效信息,早發現早診治,縮短患者住院周期,避免藥物濫用,節約患者醫療費用,減緩患者痛苦和患者家庭經濟負擔,提高患者就診滿意度。
檢測方法和注意事項:
目前,感染和臨床微生物科實驗室采用PCR 熒光探針法進行該六種呼吸道病毒檢測。由于該技術敏感性高,大大增加病毒檢出率。而且,近年來使用多重PCR技術能夠在同一管內檢測多種呼吸道病毒,克服檢測通量的瓶頸,實現對呼吸道病毒早期、快速、準確的診斷,使得核酸檢測在呼吸道病毒診斷中快速得到推廣運用。研究表明,多重PCR在呼吸道病原檢測中的應用,使呼吸道病毒的診斷率相比于直接免疫熒光和病毒培養提高30%-50%,已逐漸成為國內臨床實驗室病毒檢測的主流方法。
樣本類型:
咽拭子(病毒采樣管) 、痰及支氣管肺泡灌洗液。
報告時間:
1個工作日。
感染和臨床微生物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