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以下簡稱朝陽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童朝暉教授團隊的博士后童仁洋獲選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公布的2024年度國家資助博士后研究人員計劃(B檔、C檔)。
近年來,朝陽醫院高度重視博士后培養工作,不斷優化博士后發展平臺,激發博士后科研創新與學術活力,為醫院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本次博士后研究人員計劃的入選,是醫院博士后人才隊伍建設水平不斷提升的體現。
國家資助博士后研究人員計劃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博士后管委會設立的人才支持計劃,旨在促進具有發展潛力和創新能力的優秀博士后研究人員在站期間開展創新研究,培養造就一支高層次創新型博士后人才隊伍。自2023年起,國家資助博士后研究人員計劃不再按照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設站單位分配指標的方式進行資助,實行分檔分類資助,分為A、B、C三檔。其中,A 檔為“博新計劃”,資助標準為每人每年28萬元人民幣(另外配套博士后科學基金資助每人8萬元);B檔資助標準為每人每年18萬元人民幣;C檔資助標準為每人每年12萬元人民幣。資助期均為兩年,資助期滿時申報博士后科研業績評估考核資助,全國博士后管委會辦公室將擇優予以獎勵性資助。
童仁洋

2023年以博士后身份進入朝陽醫院流動站,導師為童朝暉教授。
2023年6月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師從卜軍教授,獲2023年度“上海市優秀畢業生”稱號。長期專注血栓性疾病與重癥感染的基礎和臨床研究。博士期間以第一/共同第一作者以及共同通訊作者發表SCI學術論著3篇(總計IF>60分),授權發明專利2項。最先報道了生物鐘核受體Rev-erbα驅動人類血小板聚集和血栓事件的晨峰現象,相關論文獲2022年度中國十大心血管病基礎研究論文。進入博士后流動站后,在童朝暉導師的指導下,進行TNFAIP3在血小板活化和膿毒癥血栓形成中的作用與機制研究,獲選2024年度國家資助博士后研究人員計劃C檔。
童朝暉

童朝暉,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北京學者、北京市突出貢獻人才、北京市“高創計劃”領軍人才、北京市醫管局“登峰計劃”、北京市“十百千”衛生人才“十”層次、北京市衛生系統“215”高層次技術人才-呼吸病學學科帶頭人。朝陽醫院黨委常委、副院長、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北京市呼吸與危重癥診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間質性肺疾病臨床診療與研究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主任、中華醫學會理事。
主持多項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科委“協同創新項目”、首都醫學發展基金重點項目。獲北京市科技進步獎一、二等獎各一項、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一項。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最美醫生、全國示范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童朝暉創新工作室”、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北京市優秀共產黨員、首都“五一”勞動獎章、北京榜樣、第八屆“首都十大健康衛士”及“第十、十二屆中國醫師獎”等榮譽稱號。
教育處 高清 穆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