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30日晚10時,急診醫學中心值班醫師孫帥接診一位42歲男性患者,主訴胸悶2小時。孫帥按照常規流程開具醫囑、心電圖、化驗單。就在患者起身準備離開之時,他突然意識喪失倒地、呼叫無應答。孫帥急忙呼叫值班的同事們援助,一邊原地開始胸外按壓,實施心肺復蘇,一邊推送至搶救室。連接除顫儀證實患者室顫發作,電擊復律后的心電圖顯示急性廣泛前壁心肌梗死。在搶救室,患者病情很不穩定,室顫反復發作、面色青紫、大小便失禁、嘔吐大量胃內容物。在搶救室值班負責人佟楠的指揮下,住院醫師梁夢琳很快置入氣管插管,患者的血氧飽和度得以恢復到正常范圍。
發病原因算是找到了,需要緊急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開通閉塞的冠狀動脈。急診醫學中心迅速呼叫心內科二線徐英愷,此時才發現患者沒有家屬陪伴,個人信息碎片化,派出所也聯系不到家屬。沒有家屬簽字,不符合手術要求的規定。但如果患者延遲或放棄緊急再灌治療,面臨死亡和遠期心力衰竭的風險很大。當晚醫院總值班二線、門辦主任張玉華和心內科三線主任醫師劉宇得知情況后,二者一拍即合義不容辭決定為患者準備急診手術,因為醫務人員的使命與信念就是不能因為無人簽字就放棄一條年輕的生命。張玉華在急診醫學中心現場對急診和心內科的醫護人員強調:“42歲的男性是家庭經濟和生活的頂梁柱,放棄盡早再灌注治療幾乎等同于毀掉一個家庭。我來簽字,你們放心做。”心內科負責人趙林接到報告后,立即指示:“把救人作為第一要務,沒有繳費,沒有辦住院手續也沒關系,先做PCI。開通左前降支血管(LAD),人命比天大。”劉宇帶領助手劉俊濤、方爽,技師張碩迅速啟動手術。很快,患者完全閉塞的前降支通過血栓抽吸,球囊擴張恢復三級血流。在心內科人手緊缺的情況下,佟楠帶領護士丁大偉支援,從搬動患者、氣道管理、直至完成手術,一直堅守在導管室,充分體現了朝陽醫院多學科合作的優勢。術后患者清醒,血壓、心律、氧合等生命體征趨于平穩。
次日凌晨,駐朝陽醫院警務工作室的鄭警官在冠心病監護病房(CCU)患者床旁獲取了患者近親的聯系方式,得知患者未婚,孤身一人,父母均已不在人世,身世令人唏噓。這已經是近一個月內劉宇團隊與急診醫學中心通力合作,完成的第三例在氣管插管情況下急診PCI 手術。

術后第二天在CCU,患者病情趨于平穩
急性心肌梗塞是中老年人的殺手,急性期常常會奪走生命。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這種夢魘般的疾病不僅高發,而且呈現低齡化的趨勢,威脅到社會家庭中堅力量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在醫患關系緊張的社會大環境中,醫護人員常因擔心風險一時畏怯而選擇穩妥治療的策略。簽署手術知情同意書是保護醫患雙方權益的非常重要的文書,無簽字進行手術無疑是一種冒險,一旦失敗可能面臨法律訴訟以及輿論危機,無法成為常規操作。近年來,社會中單身人群、非婚人群開始增多,遇到緊急醫療救治時沒有直系親屬陪護可能逐漸會成為一個新型的社會問題,這對醫院和醫護人員提出了新的挑戰。趙林、張玉華和劉宇勇于承擔責任的行為為年輕醫師樹立了榜樣,在這種特殊情況下的擔當需要經驗、更需要勇氣與大愛之心。張玉華的一句“我來簽字”、趙林的一句“人命比天大”,彰顯出醫者仁心,給一線醫護人員帶來巨大的鼓舞。如果沒有朝陽醫院從院領導到一線醫護人員的責任與擔當,該患者死亡風險極高。醫生護士救死扶傷的精神和勇氣不是空話和形式,而是體現在這種充滿挑戰的具體事例之中。朝陽人以不退縮的精神、用勇氣和專業去挽救患者的生命,正是對希波克拉底誓言最好的詮釋,也是朝陽醫院自上而下矢志不渝的精神追求。
心內科 劉宇
急診醫學中心 佟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