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以下簡稱北京朝陽醫院)在門診樓十層報告廳開展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以黨風引領行風、公立醫院強行風、促發展大講堂”的第一講,也是我院《業務培訓促進發展,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實踐行動的第七課、醫院常態化政治業務培訓的第二十四課。培訓邀請到原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社長、總編輯,國家衛生健康委生命倫理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醫學人文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總干事袁鐘做《醫院正道是滄桑》的業務培訓。院領導班子、黨委委員以及本部、西院、懷柔醫院中層干部、黨支部書記(委員)、入黨積極分子、醫院青年人才、黨員代表參加培訓。副院長李曉北主持培訓。

袁鐘首先講醫學是什么。卡斯蒂廖尼曾指出:“醫學是隨著人類痛苦的最初表達和減輕這份痛苦的最初愿望而誕生的。”醫學是一門認識自然的自然科學;是一種防治疾病的經驗學科;是一個從生物、心理、社會、環境多方面認識的知識體系;是以道德為基礎的綜合學科;也是以道德為根,以科學技術為專和以人文社會為博的知識體系。

接著,他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當下中國的醫療、醫院存在的問題,妙語連珠,旁征博引,用一個個真實的案例,不時引起大家的共鳴與深思。他認為,因為愛才有了醫療和醫院,如果把這個精神泯滅了就不再叫醫療,那叫交易,它不可能有尊嚴。

醫生的三大敵人是傲慢、冷漠、貪婪。醫學人文就是塑造醫生的價值觀,人內心的文化決定你最終會做出什么樣的選擇。在診療過程中,醫生除了要注重臨床實踐,還要通過切身經歷來感受沉甸甸的醫德,以及手術刀的責任。我們靠什么來提高醫生們的撫慰能力,那就是醫學人文修養。正所謂要有“科學家的技術,傳教士的心理”。
袁鐘認為,知識是力量,良知是方向。要做與文化相適應的醫者。認識自己,理解患者,把握中華文化之中的醫患關系,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掌握運用醫學科技的人文智慧。他把《偉大的醫生》中的一段話送給大家共勉:無數醫生在醫學人文精神的指引下,以科學技術為武器,維系蒼生的健康,緩解蒼生的病痛,重視百姓的尊嚴和幸福……在醫生這個群體里,我們欣慰地看到人類的本性所表現出來的一切優秀品質:善良,仁慈,溫柔,睿智,勤奮,堅毅,勇敢,執著,細膩,謙虛,無私等……希望大家以救厄立志,以氣節立人,以學問立身。

袁鐘用幽默詼諧的語言為大家闡述了他理解下的醫學人文問題,發人深思。與會者紛紛表示收獲頗豐,并在今后的臨床工作中要做個更加有愛的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