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六六曾這樣寫道:《圣經》上說這世界上有三樣東西對人類是最重要的,FAITH(信)、HOPE(望)、LOVE(愛);而對這三個字的最好詮釋就是醫院。
急診是每個醫院里最見“大世面”的窗口,在這里,我們面對的是這樣一種場景:無論白晝與黑夜,無論平時還是節假日,各式各樣的患者——車禍的、醉酒的、昏迷的……;或拉著,或抬著,或背著;哭著,吵著,鬧著,焦急萬分地涌向急診……,即使是在闔家團聚、歡樂祥和的新春佳節也不例外。
2016年的春節假期,注定與急診結緣,所謂“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急診人”。因為急診24小時開放,所以每個節假日都是急診最忙碌的時候。而守候在急診的我們,為了搶救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卻無數次地毫無怨言地放棄了與家人的團聚、相伴、相守。假日7天共搶救危重癥病人161人次,其中的辛勞是非專業人士難以體會的。
12日中午剛過,一個滿身是血的青年人被急匆匆送入急診,分診護士姬晴檢傷見其頭面部、腹部多處刀刺傷,因其頭部傷口血流不止,立即呼叫搶救室護士張青松及外科醫生徐愛民將傷者迅速送入清創室。給予吸氧、監測生命體征后,給予清創縫合止血,術中探查:右額頂部創口長8cm,成三角形,不規則,深及顱骨外板,內有泥土等污染物,出血洶涌,立即結扎出血血管,逐層縫合,關閉傷口;頭面部多處皮裂傷,不規則,有活動性出血,內有污染物,鹽水沖洗后清創縫合;左下腹見10cm傷口,不規則,有活動性出血,探查深約8cm,未進入腹腔,清創后放置皮片引流,腹部傷口加壓包扎……時間、空間仿佛都凝滯在緊張的那一刻!
急診病人往往發病突然,家屬沒有心理準備,情緒也特別激動,對急診醫護人員的服務態度、業務技能要求特別高。急診的每個人在工作中詮釋著“時間就是生命”的準則,因為我們懂得“生命的脆弱,時間的珍貴”,每節省一秒鐘,就可能挽救一個人的生命。
隨著時間的腳步,夜色漸濃,喧囂的急診室里漸漸平靜下來,呈現出少有的寧靜與安詳。我們卻絲毫不敢有僥幸和松懈的心理,因為夜幕下的急診就是一臺隨時待命的機器,時刻準備高速運轉。
時針剛剛指向0:56,分診臺上的急救專線電話突然響起,“一個突發心梗的病人馬上就到!”電話還未撂下,999救護車已到門口。
“快記錄時間!做18導心電圖、多導心電監護、吸氧、開放靜脈通道、抽血查血常規、急診生化、心肺五項……”這一切的搶救措施在我們有條不紊的醫護配合下,在短短幾十秒鐘迅速完成。
患者郭某,系85歲女性,往有糖尿病、腎功能不全史。急診查體:血壓54/43mmHg,神志模糊,呼之能應,面色蒼白,大汗淋漓,雙肺呼吸音粗,雙肺底聞及多量細濕羅音。心率107次/分,心律規整,心音低鈍。心電圖示:竇性心動過速、Ⅱ、Ⅲ、AVF、V1-5呈QS波。“心源性休克、急性廣泛前壁、下壁心肌梗死、心功能Ⅳ級(Killp分級)、代謝性酸中毒、高乳酸血癥,病情危重……”王艷醫生邊向其家屬交代病情,邊指揮搶救。“萬汶500ml快速靜點,碳酸氫鈉125ml靜點,備除顫儀,配多巴胺210mg泵……”搶救室護士戚朝雪動作迅速,有條不紊地迅速執行大夫的指令……搶救在瑣碎的腳步聲中迅速展開。經過近1小時的緊張而有序的搶救后,患者意識轉清,胸痛癥狀緩解,血壓91/58mmHg……此時心內科李強、李飛鷗醫生、腎內科劉芳醫生也加入搶救行列。
那一幕幕驚心動魄的場景時時浮現在眼前,使我們更真切地體會到了作為一名急診人肩負的沉重責任。剛剛踏入工作崗位的90后的年青人,誰不想擁有假日?誰不想追逐舒逸?誰沒有幾分脾氣?誰沒有幾分嬌慣?沒有艷麗的服飾,沒有優雅的環境,沒有鮮花簇擁,沒有掌聲相伴……就是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中,我們急診人卻用那柔弱的身軀、溫暖的雙手,挽救了一個個瀕臨死亡的生命。
正是我們的堅守,使得無數鮮活的生命得以延續!正是我們的誠摯,使得無數生命之火得以重燃!在這里,我們有著不同尋常的感受,有對生命消逝的惋惜,有對親情關愛的呼喚,也有對生命的尊重……寫有“高尚的醫德 真誠的愛心”的錦旗,無時無刻不在激勵與鞭策著我們,望著這樸實無華的“十個大字”,我們的心情也像這春日的陽光一樣燦爛、溫暖。
西院急診科 王虹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