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以下簡稱朝陽醫院)血液科舉辦“臨床科研大查房第一期”活動,帶領中科院血液方向的科研工作者進入病房,和醫生面對面進行交流,對共同關注的臨床科學問題深入討論,三個小時的頭腦風暴,雙方均表示收獲頗多,為后續每月一次的臨床科研大查房開了一個好頭。
如何實現臨床醫生和基礎科學家的實質性合作、推動學科高質量發展,是擺在學科帶頭人面前的一道難題。在血液科主任陳文明的大力支持下,血液科主任醫師、教授主鴻鵠具體負責臨床科研大查房的實施,在本次臨床科研查房時,院黨委常委、副院長、呼吸所所長童朝暉參與并對血液科發展提出了建議。童朝暉對臨床科研大查房新模式給予充分肯定和支持,并對中科院精準基因組醫學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杰青王前飛教授及其團隊的到來表示歡迎,希望血液科病房能夠成為最新醫學科技成果的轉化基地,緊跟精準醫學發展進程,加快血液科臨床科研的進步。陳文明代表血液科對童朝暉以及王前飛團隊的到來表示歡迎,明確指示要把臨床科研大查房落到實處,圍繞具體臨床科學問題進行合作研究,助力血液科高質量發展。

主鴻鵠主持本次臨床科研大查房,內容包含五個方面:臨床醫生匯報3個臨床病例(來自血液科一病區、二病區、石景山院區)并分別提出臨床科學問題;主鴻鵠帶領基礎研究團隊進入病房進行教學查房;主鴻鵠匯報老年白血病靶向免疫新方案的初步臨床數據;王前飛團隊匯報單細胞轉錄組學解析靶向免疫新方案的初步結果;王前飛團隊對FLT3-ITD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基礎研究數據進行分享并進行充分討論。



隨著各種新技術和新藥的快速出現,精準醫療成為新的需求,而傳統的醫療模式滯后于科技進步的速度。基因組學以及大數據分析為臨床醫生的診療提供了新思維,促進了醫生知識更新迭代,跟上精準醫學時代發展是對醫生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新階段臨床診療的需要。王前飛是中科院精準基因組醫學重點實驗室主任,具有臨床醫學背景以及多年的基礎科研經歷,主持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和重大項目的專家,在白血病精準基因組醫學研究具有很深造詣,成為血液科臨床科研合作的首選科學家。
而臨床科研查房則是實現臨床與基礎研究的合作嘗試,是一次模式探索,前期希望通過臨床研究團隊和基礎研究團隊的交流互通,共同推動現階段進行的前瞻性隊列研究,新方案的療效論證。臨床科研離不開樣本,在臨床科研不斷推進的過程中,會構建完善樣本庫,建立科學規范的臨床數據庫及管理制度,這是將來大數據分析的重要數據源和基礎。最終的分析結果將助力于新診斷平臺和新技術平臺的建設。
第一期臨床科研大查房讓“科學家走進病房”,提供了臨床醫生和科研團隊現場交流的平臺,讓科研人員實地了解患者的需求以及醫生在診療、機制探究方面的困惑疑,現場討論異常熱烈,同時也雙方下一步研究提出了具體要求,并對下一期臨床科研大查房的內容進行部署,第二期活動主題是“臨床醫生走進中科院實驗室”,讓臨床醫生領略基礎科研的最新技術以及進展。
血液科 主鴻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