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展示
數智戒煙高峰論壇成功舉辦
5月29日,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以下簡稱朝陽醫院)、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和中國控制吸煙協會呼吸疾病防治專業委員會主辦的“數智戒煙高峰論壇”在線上成功舉辦。本次論壇也是第36個世界無煙日和慶祝朝陽醫院建院65周年暨常營院區開診主題學術活動之一。論壇邀請了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控煙辦公室、北京市健康教育所、首都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和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的多位知名控煙專家共襄盛會,就戒煙服務領域前沿進展進行了深入交流。
論壇首先由朝陽醫院黨委常委、副院長、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童朝暉教授致辭,他表示:我國是煙草消費的大國,亟待探索新技術以提升我國戒煙服務的覆蓋范圍和戒煙效果。近年來,數字醫療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吸煙者獲得便捷、專業的戒煙服務成為可能。希望通過本次論壇,能夠促進國內戒煙服務和戒煙干預技術的專業領域交流、推動學科發展。
該論壇分別由朝陽醫院臨床流行病學研究室主任梁立榮和北京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所長劉秀榮主持。參會專家圍繞“數字健康賦能戒煙服務”這一主題,聚焦數字戒煙干預技術、中國戒煙服務進展、社區戒煙干預模式等方面的新進展和新成果進行專題報告。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廖艷輝分享了使用數字醫療技術實施認知行為療法的研究進展和團隊成果,她們嘗試利用微信平臺向吸煙者提供標準化的認知行為治療,發現該種方法可有效提高吸煙者對于吸煙和戒煙的認知水平,促進他們思考、感受和行動,從而提高戒煙成功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控煙辦公室的肖琳就我國政府在推進戒煙服務建設方面開展的工作進行了介紹,她指出近年來我國頒布了多項政策推進醫療機構提供簡短戒煙干預,通過中央補助地方項目支持全國多個省市自治區建立數百家戒煙門診,并積極推廣移動戒煙干預和社區戒煙干預等新型戒煙干預模式,戒煙服務建設取得了較大進展,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萬霞重點介紹了在臨床疾病診療中如何支持吸煙者戒煙,她指出目前已出現多種循證證據支持的戒煙干預方法,應將戒煙干預融入到日常臨床疾病診療過程中,并且國家應該給予戒煙服務充足的政策和經費的支持,增加吸煙患者接受有效戒煙干預的比例;隨后梁立榮介紹了其團隊建立的綜合線上戒煙服務模式以及該模式的應用效果,她們將數字醫療技術與傳統戒煙服務相整合,建立了“五位一體”的綜合線上戒煙服務模式,該模式在西部地區和北京地區應用后取得了較好的戒煙效果,并促使更多人知曉和使用專業戒煙服務,為促進吸煙者獲得專業戒煙服務提供了一種創新的便捷渠道和有力的技術支持;最后,來自首都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李曉波和李星明分別報告了兩種新型戒煙干預模式和技術。李曉波分享了一種新型數智控煙工具的臨床應用評價結果,該工具可以通過減少吸煙煙霧的有害成分,從而幫助戒煙者逐步改變吸煙習慣。她介紹通過一項隨機對照臨床試驗預實驗初步證實,該工具能有效減少吸煙者體內煙草煙霧有害成分的水平,并促進不愿戒煙的吸煙者減少煙量,降低吸煙渴求和戒斷癥狀,未來還需開展更大樣本量、更長觀察時間的研究來驗證其減害和促進吸煙者戒煙的效果。李星明報告了以社區為基礎的戒煙干預模式在中國的實施效果,該模式能夠把社區的環境和生活行為方式與健康緊密聯系,將以個體為單位的戒煙診療服務和以群體為范圍的衛生干預有機地結合起來,在中國應用后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此次論壇于當日傍晚閉幕,論壇學術知識前沿、內容新穎,話題深入,呈現出一場學術性、創新性及專業引領性兼備的學術盛宴。該論壇的舉辦不僅促進了國內戒煙服務和戒煙干預技術的專業領域交流,也為廣大成癮患者和戒煙者提供了更多治療選擇的可能性。同時也指出戒煙服務的未來發展方向,即通過數字醫療技術提升我國戒煙服務的覆蓋范圍和戒煙效果,這對實現《“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的“到2030年將中國15歲及以上成人吸煙率降至20%以下”的控煙目標將具有重要意義。
臨床流行病學研究室 褚水蓮 景行 梁立榮
下一篇: 呼吸所舉辦世界無煙日系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