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瞬間
【建黨百年征文選登】記憶中的朝陽統計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以下簡稱朝陽醫院)建院63周年。伴隨著醫院的發展,朝陽醫院的統計工作也走過了63年的歷程,經統計科原主任吳小清老師的回憶講述,經多方面整理資料,將朝陽醫院統計工作的發展作以簡要回顧。可大致分為五個階段:
一、艱苦創業,百端待舉(1958-1977年)
1958年我們國家百業待興,朝陽醫院也剛剛建院,醫院統計室第一任負責人熊朝珍同志由北京市第三醫院調入朝陽醫院。由于當時辦公場所缺乏,因此附屬在保健科辦公。當時統計工作制度尚未健全,各項原始資料的收集方式也不規范。
熊朝珍克服創業艱難,獨自承擔了全部統計工作,并根據當時朝陽醫院業務開展情況,為各科室設計各種工作報表,制定了相關的統計制度和工作內容。統計工作從此逐步走向正軌,為以后的統計工作開展奠定了基礎。
二、改革開放,欣欣向榮(1978-1984年)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逐步走向欣欣向榮。朝陽醫院已經走過了二十年的發展歷程,統計工作也逐漸地規范化,當時統計室隸屬于醫務處。伴隨國家逐漸規范了統計法律法規,朝陽醫院統計制度也隨之制定修改,并滲透到各項業務工作中。
此期間朝陽醫院門急診和病房工作量等的統計方法有了較大的改進。首先門急診量由掛號室報數改為由各科室門診分診護士每日填報。病房工作量也由人工到住院處去收集各種住院資料改為病房主班護士每日填報病房日報表。另外,將原來每日收取出院病人卡片改為收取出院病人病歷進行統計分析,并由此產生一系列統計報表,提高了數據覆蓋面與準確性。
1978年,一支日本代表團來朝陽醫院考察,送給醫院一個電子計算器,在當時這是一個很珍貴的禮物。院領導隨后便將它交給了統計室,這是對統計工作最大的支持和鼓勵。統計人員小心翼翼地使用這個珍貴的計算器,為全院計算各類復雜報表。這期間由于統計工作表現出色,得到了上級主管部門的認可,朝陽醫院被任命為朝陽區醫療單位統計學習組長,統計室連續若干年獲得北京市衛生局先進集體,熊朝珍老師榮獲先進個人。
三、科技興國,狠抓內涵(1985-2002年)
1985年以后,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國大力開展科技興國,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朝陽醫院緊跟發展形勢,各項醫療工作都有突飛猛進發展,統計工作也不例外。
首先,統計工具由手工珠算到電子計算器再到電子計算機,1990年醫院統計數據正式實現計算機管理,在市級醫院中率先進入了微機化時代。此項工作的實施為朝陽醫院醫療、教學、科研等工作提供了更廣泛的數據信息服務,從而擴大了統計的內涵和外延,為各級領導的決策充當數據參謀。尤其是1993年朝陽醫院在北京地區三級甲等醫院的評審工作中,統計室提供大量的詳實準確的統計數據,為醫院順利通過三甲評審做出了貢獻。在此期間,統計室還開始為來自全國的進修人員和首都醫科大學的實習生進行帶教工作。
四、信息化、標準化數據初步形成(2003-2011年)
伴隨著2002年黨的十六大召開,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了新階段。朝陽醫院也不辱使命,始終沖鋒在前。
2003年春天,在突如其來的抗擊非典戰役中,朝陽醫院醫務人員成為北京地區抗疫的主力軍,在優秀共產黨員、統計室主任吳小清的帶領下,全部參與了一線工作,為抗擊非典提供了準確的數據。2003年底,朝陽醫院門診患者全部采用了網絡管理,統計工作基本脫離了手工。
2004年初,統計室更新了計算機,并更換了北京市衛生局推薦的統計軟件,建立了局部網絡系統。
2005年3月朝陽醫院京西院區成立,統計室又派專人參與了西院統計室的籌建,為兩院區數據的一致性奠定基礎。
2008年吳小清榮獲北京市衛生局統計工作先進個人,并在全市衛生統計系統做工作報告。
五、大數據時代飛躍發展(2012年至今)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黨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
朝陽醫院各項工作迅猛發展,在院領導的大力支持下,醫院給了統計工作更多強有力的支持。OCS系統、電子病歷、精細化管理平臺等各項管理系統,為統計工作帶來了質的飛躍,由過去的單一化、片面化,向廣泛化、信息化邁進,統計工作模式也由被動變為主動,由幕后走向臺前,成為了朝陽醫院的數據中心,真正邁上新臺階。
驀然回首,從算盤到計算器,從486計算機到今天的大數據健康云。朝陽醫院統計工作的飛躍發展,不僅僅代表醫學和醫院的進步,更折射出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國家實力不斷的強大與騰飛!
(朝陽醫院統計科原主任、優秀共產黨員吳小清同志提供資料)
西院宣教黨支部 李曉東
上一篇: 【建黨百年征文選登】百年征程中的朝陽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