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瞬間
我的藏族弟弟
各位老師好,我是外一支部的朱雅婷,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我的藏族弟弟。
這是我在骨科輪轉時發生的故事。那天骨科迎來了一群特殊的病人,他們來自西藏,雖然看起來只有5-6歲的樣子,可實際上已經有十歲了,一個個都在用陌生的眼神望著我們,看著眼前不認識的人,眼中充滿了不安。
白馬粗成,我們病區年紀最小的男孩,我是他的主管護士。入院那天,這個小家伙躲在門口,扒著門框,哇哇大哭。我連忙過去想扶他起來,誰知他當即甩開我的手,哭得更加厲害,嘴里還說著什么。語言的障礙使我根本聽不懂他在說什么,只好把旁邊屋的大哥哥叫來幫我翻譯。原來啊,小家伙得知要住女病房,害羞極了!我了解了原因,覺得有些好笑又很傷腦筋。于是我就想到了一個辦法。我叫了其他幾個藏族孩子,告訴白馬要和病房里的奶奶們一起做個游戲:擊鼓傳花。他瞪著大眼睛,在其他孩子的陪伴下,半信半疑地走進了病房。游戲開始了,我幫著拍手打鼓點,氣氛越來越熱烈。傳到小粗成時,我就好像是他的托兒一樣,讓他趕緊往下傳。小粗成每成功傳遞一次,就不自主地沖我樂一下,簡單的游戲讓他漸漸放松了下來。我趁熱打鐵,跟他說這間房間的奶奶們都很喜歡他,希望他能留下來陪她們,或許是因為一天的陪伴,他看著我沉默了一會兒,輕輕地點了點頭。我高興極了,一天的努力沒有白費,小粗成終于接受了這個病房和我。
為了可以讓手術過程順利,我每天要為他做皮牽引,開始他還是有點排斥,小拳攥得死死的,于是,我直接一把握住他的小拳,慢慢地,他的手舒展開來,牽住了我的手。可有一次剛剛牽上,他就哭了,我問他:“是不舒服嗎?”他搖了搖頭,眼睛看著門外的伙伴們放光。我心里一陣發酸,我知道他是想和他們一起奔跑,而我能做的只能是陪伴他,教他如何正確吹氣球,督促他有時間就去爬樓梯,這些雖然只是一些輔助的方法,但為了他能有快樂的童年,我愿意和他一起努力。
每天的陪伴使他慢慢變得依賴我。臨近手術前的一天,我像往常一樣為他做各種護理,也不忘為他加油,我拍著他的肩膀說:“就快手術了,別緊張啊。”“謝謝,姐姐。”我呆在那里,眼眶竟也濕潤了。這是他第一次用普通話清楚地叫我姐姐。我的腦海里突然出現了他剛來那天的情景,我激動地說,“你剛才叫我什么?”同事在一旁聽到了打岔說:“你和他差么多,得叫朱阿姨。”小粗成搖了搖頭,更清楚更大聲說:“她是,姐姐!”雖然他是個孩子,還不會用言語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這簡單的一句姐姐,我知道這是對家人的稱呼!
術后疼痛讓他變得沒有食欲,上班前我都會買些他喜歡吃的東西。最后,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這個小家伙恢復得非常好,當他術后第一次站起來的時候,我開玩笑問他:“你愿不愿意和我回家啊!”他說:”好。“小嘴樂得合不上。
白馬粗成出院以后,我還會經常想起和他的點點滴滴。很多年過去了每當我工作感到茫然的時候,我仿佛還會聽到我這位藏族弟弟用清脆的聲音喊我姐姐。是他,讓我明白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普外支部 朱雅婷
上一篇: 為生命喝彩
下一篇: 解開“北漂老人”的心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