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三级日本三级国产三级|欧美人禽性动交异族另类|女方用嘴巴吃鸡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九一制片厂果冻传媒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新聞中心 >>精彩專題 >>理論學習

常態化政治業務培訓第十七課

發布時間:2019-10-10 瀏覽次數:
字號: + -

10月9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以下簡稱北京朝陽醫院)在門診樓十層報告廳開展《業務培訓促進發展 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實踐行動的第一課,也是醫院常態化政治業務培訓的第十七課。培訓邀請到首都醫科大學心理系教授、心理教研室主任楊鳳池作《醫患溝通的心理學技巧》的業務培訓。院領導班子、黨委委員以及本部、西院、懷柔醫院中層干部、黨支部書記(委員)、入黨積極分子、醫院青年人才、黨員代表參加培訓。副院長李曉北主持培訓。

YXSL2613.JPG

楊鳳池結合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案例,從醫患交往的形式與水平、醫患雙方的心理狀態、醫患交往的問題及溝通技巧三個方面,全面解讀了在醫患溝通中的心理學現象、規律與技巧。

YXSL2619.JPG

楊鳳池從醫患關系的定義講起,闡述了從心理學角度看,在醫患交往中,存在語言交往和非語言交往兩種形式。其中,包括面部表情、身體姿勢、眼神與手勢在內的非語言交往比語言交往更為重要。同時,存在技術水平和非技術水平兩種水平的醫患交往。雖然通過專業的醫學知識對患者進行診療這個技術水平很重要,但是,醫生態度、醫療作風、醫德表現以及相互間悅納程度等非技術水平也至關重要,后者直接影響著醫患關系,甚至療效。楊鳳池深刻剖析了患者就醫時可能存在的各種負面心理狀態以及他們的心理需求,同時,也分析了醫生在診療中的可能出現的負面心理狀態。他例舉了患方和醫方在醫患交往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并“對癥下藥”給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金科玉律”,即:傾聽、接受、肯定、共情、語言溝通技巧和非語言溝通技巧。他提出,醫療從業者首先應當具備傾聽能力,能夠做到耐心、專心和關心地傾聽病人的敘述,并能夠做出反應;應當做到“接受”,能夠無條件地接受病人,不能有任何拒絕、厭惡、嫌棄和不耐煩的表現;應當做到“肯定”,能夠肯定病人感受的真實性,不可妄加否定、不可與病人爭論;“共情”,即站在患者及患者家屬的角度思考問題,充分理解患者的情感。此外還有非言語的溝通技巧,醫療從業者應當有能力通過自己的外在表現傳遞安全、支持、鼓勵、溫暖等信息。同時,給出了醫生自我心理減壓小貼士,即:傾訴、宣泄、放松訓練、放慢節奏、改變認知、退一步海闊天空、獲得社會支持和尋求專業幫助等。

YXSL2635.JPG

最后,楊鳳池總結概括此次培訓的內容。溝通是門藝術。它將使醫方得到心靈的舒解,使患方得到安寧與滿足。他希望與會者運用這些心理學技巧,取得良好的醫患溝通效果,為患者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提高患者就醫的獲得感。

圖片4.jpg

此次培訓聚焦“醫患溝通”,貼合北京朝陽醫院醫療工作需求,同時也有助于提高北京朝陽醫院全體職工工作的專業水平,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務。楊鳳池的講授案例詳實,分析深刻、鞭辟入里,臺風生動活潑,引來與會者一次次歡笑。與會者紛紛表示,楊鳳池教授的授課深入淺出、思路清晰。通過他的講解,大家對日常工作中經常遇到的患者表現所隱含的患者心理狀態,以及其背后蘊含的心理學意義,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通過這些心理學層面的解讀,使得醫務人員增強了對患者悲憫、包容之情,也提高了“聽琴音知雅意”的溝通能力,并啟發、指導與會者在今后工作中,在提高專業知識素養的同時,提升自己和醫患交往的水平,做到態度親和、作風端正,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

微信圖片_20191010135026.jpg